民建北京市委:以花卉園藝新消費促進生態空間建設
?? 2025年08月14日
近年來,北京市花卉園藝產業保持迅猛增長態勢,發展空間廣闊,市場潛力巨大。在取得可喜進展的同時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支持政策有待完善。產業支持政策、資金補貼、激勵機制不夠全面, 產品質量和交易標準體系還需完善。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70%商戶主營一般性花卉品種,功能性產品及高端定制方案供給不足。三是消費場景開發有待創新。線下消費布局與商圈、社區等融合不夠,全域消費網絡尚未形成,養護指導、設施維護等延伸服務缺失,影響消費體驗閉環。
我們認為:
一要政策引領優化產業發展生態。強化要素保障。建立設施花卉用地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支持盤活存量農業設施、城市邊角空間 ;設立產業專項發展基金,引導金融機構創新“園藝貸”等專項產品,支持新品種研發、綠色認證及品牌培育。實施標準監管。完善花卉產品等級評價標準體系,實行“一品一碼”管理,打造全鏈條可追溯系統 ;推行“信用管理 + 聯合監管”模式,擦亮企業誠信品牌。創新空間利用。加強花卉園藝空間利用技術指導,推廣垂直綠化、陽臺種植等集約化方案 ;針對高層建筑推廣模塊化種植裝置,與企業共建“園藝友好型”住宅示范項目,推動“技術規范+場景應用”集成創新。
二要科技賦能構筑產業創新高地。加強種業自主創新。依托延慶國家現代農業科技園、通州國際種業科技園區,重點建設特色花卉種業創新基地;支持龍頭企業建設市級花卉種質資源庫,加快培育抗逆性、觀賞性強新品種。推進智慧園藝生產。在順義、大興、平谷等農業重點區布局智能溫室集群,開展無土垂直種植試點 ;在朝陽、海淀等城區建設立體種植展示場景,研發適配城市家庭環境的智能種植模塊。加快數字平臺建設。迭代升級“北京花卉產業鏈數字平臺”,聯合物流試點鮮花冷鏈全程溫控體系,推廣應用智能保鮮包裝技術,降低流通損耗率。
三要多域互通助力生態空間建設。融合“園藝 + 商旅”場景。建設花園式商圈,提供賞園觀花、餐飲購物、親子互動、社交約會等多元活動空間 ;拓寬園藝消費券發放途徑,提升發放頻次 ;開發四季賞花專線,建設研學實踐基地,力促“繁花經濟”激發消費活力。創新“園藝+ 社區”服務。推廣“半米陽臺”改造樣板,推進“社區花園”示范建設,建立社區花卉共享循環系統 ;發揮花店、商超等線下渠道和線上平臺合力,設立街道社區“園藝驛站”,形成與 15?分鐘生活圈相配套的花卉服務網絡 ;舉辦現場問診、園藝制作、療愈體驗等活動,助推花卉園藝走進百姓家庭。營造“園藝 + 推廣”環境。將園藝知識納入中小學勞動課程,依托公交數字終端等常態傳播,推出在線公開課、園藝社交平臺、虛擬種植游戲等,構建立體科普教育網絡 ;創辦“園藝生活季”,打造“陽臺空間創意賽”等特色活動,聯合主流媒體開設“園藝專欄”,在城市公共空間展示花卉園藝,提升產業知名度,助力生態空間建設實現立體綠化彩化美化目標。
?。ū疚目l于《北京觀察》2025年第6期。楊慶麗系民建北京市委委員,朝陽區政協常委,中國風景園林學會理事、國際綠色經濟協會副會長,代表民建北京市委發言)
責任編輯:崔天虹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1002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