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杰:釋放體育賽事產業牽引力和消費驅動力
?? 2025年08月15日
國際經驗表明,當人均收入超過一定水平,消費結構會從物質型轉向服務型和體驗型。對于北京這座超大城市,發展體育賽事,既是順應消費升級趨勢,也是推動產業優化升級的重要路徑。
賽事已成為推動產業升級和消費場景創新的重要動力。根據國家統計局、國家體育總局發布的數據,2023年全國體育產業總產出達 3.6741?萬億元,占 GDP?1.15%,同比增長 11.3%,賽事貢獻顯著。北京作為“雙奧之城”,?2024?年舉辦群眾賽事 3.82?萬場,國際冰雪賽事 5?項,市級重點賽事 43?項,區級重點賽事超 1000?項,全年賽事規模超 1000?項次。2025?年,北京計劃舉辦約 1280?項賽事, 其中“ 雙奧 100”精品賽事 198 項。多層次賽事已成為產業升級、消費創新的重要支撐,尤其對像五棵松這樣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體育中心區域,帶動作用尤為突出。
盡管北京在賽事數量和類型上取得了積極進展,但要真正發揮賽事對產業升級和消費場景創新的強大牽引力,仍面臨以下瓶頸 :
產業聯動不足。體育賽事與高端制造、科技、金融、廣告等上下游產業的耦合度不高,賽事資源主要停留在體育圈內循環,跨界融合動力不足。
消費場景層次不均。雖然頂級賽事和群眾賽事數量增多,但中間層次、區域特色賽事不足,未能形成多元化、分梯次的賽事供給,缺少能夠串聯不同消費人群和消費鏈條的引爆點。
創新活力不足。新興賽事(如電競、智能體育、極限運動等)在政策、資金、場地、人才等方面支持有限,面向青年群體的新興消費需求未得到充分挖掘。
運營機制分散。賽事活動涉及體育、文旅、商務、科技、金融等多個部門,缺少系統的跨部門統籌和統一的賽事資源數據庫,賽事運作的市場化、專業化水平亟待提升。
為進一步釋放賽事的產業牽引力和消費驅動力,提出以下建議 :
制定系統性“賽事 + 產業”發展規劃。由市體育局牽頭,聯合文旅、商務、科技、金融等部門,制定覆蓋全市的分級分類賽事規劃,明確重點產業鏈的賽事帶動作用,構建賽事與各相關產業聯動的戰略框架。同步建立統一賽事資源數據庫,實現跨部門數據共享和統籌調度。
豐富賽事供給體系,搭建多層次消費場景。圍繞頂級賽事、區域賽事、創新賽事三大板塊,培育不同層次、不同受眾的賽事產品 :既引入和做強國際高端 IP,也打造服務市民、貼近社區的特色賽事,支持新興項目(如智能體育、極限運動、電競)快速發展,推動賽事場景與多元消費結合。
激發新興體育業態的創新潛力。出臺專門支持政策,聚焦青年人群和科技賦能,引導社會資本和國際資源進入新興賽事領域,打造與人工智能、可穿戴設備、數字內容等相關的新消費場景。
提升賽事市場化、專業化水平。引入專業賽事運營公司,完善市場化機制,建立與國際接軌的賽事運營、招商、轉播、版權體系。通過專項資金、稅收優惠、融資便利等多元政策,吸引資本、企業、創新團隊深度參與,推動賽事運營可持續發展。
打造產業集聚和消費引爆節點。依托首鋼園、中關村、通州副中心、懷柔科學城等重點區域,建設體育賽事驅動的產業園區、創新空間和跨界融合平臺,形成產業、技術、內容、消費、文化聯動的綜合集聚效應。
?。ū疚目l于《北京觀察》2025年第7期,作者系民建會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助理研究員)
責任編輯:崔天虹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1002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