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務為本 譜助力發展新篇章
文/民建北京市委 圖/舒良誠 ?? 2025年11月03日

民建十一大以來,北京市委會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會中央的領導下,強化思想政治引領,打造“同心”品牌矩陣,聚焦三個服務持續發力,以社會服務工作實效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現將主要工作匯報如下:
一、突出政治引領,服務一個大局
民建北京市委始終牢記“看北京首先要從政治上看”的要求,心系“國之大者”“民之關切”,把民建自身所長與中心大局所需相結合,以首善標準開展社服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深刻領悟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定點幫扶河北豐寧,以黔西為重點參與畢節試驗區建設,成立由司馬紅主委擔任組長的定點幫扶工作小組,以產業幫扶為抓手,賦能教育、文化、互聯網等領域,圓滿完成了各階段目標任務。
積極參與雙奧之城建設。通過慰問演出、消費幫扶等方式支持冬奧會建設者及冬奧會舉辦。多次承辦臺灣青年北京冬奧體驗營。組織會員參加25場次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觀演、觀賽活動。48名會員參與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賽區建設和服務保障。
穩妥應對重大突發事件。第一時間動員,向河南水災和甘肅積石山地震災區,累計捐贈款物618萬元。2023年和2025年,北京兩次遭遇特大暴雨襲擊,各級組織和會員企業踴躍行動,為受災地區捐款捐物1337萬元。將參政議政寓于社會服務中,為受災地區災后重建提出意見建議近百條。
上下同心決戰大疫大考。積極投身首都統一戰線同心抗疫行動,各級組織和廣大會員為抗疫捐款捐物近億元,會員企業為商戶減免房租2000萬元,會員參與社區防控15986人次。圍繞疫情防控收集建議200余條。53名會員、11個集體被評為民建中央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
8年來,民建北京市委為對口地區引入幫扶資金3.2億元,消費幫扶金額4081萬元。先后獲評“民建脫貧攻堅突出貢獻獎”“北京市扶貧協作先進集體”,6次榮獲“民建全國省級組織社會服務工作優秀單位”表彰。
二、廣泛搭建平臺,服務兩個健康
搭建學習提升的平臺。市委會連續籌辦16屆非公經濟法治研討會,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護航民營企業守法經營。聚焦人工智能、數字經濟、財稅業務等主題,舉辦建華課堂北京分課堂等活動,加強政策宣傳解讀,幫助會員企業了解經營惠企政策。引導會員企業踐行新發展理念,提高創新能力。
搭建交流合作的平臺。創建企業家沙龍,平均年度達8-10種門類,開展會員企業間、行業間深度交流,并輻射津冀晉蒙陜等地區,實現合作共贏。聯合投促局舉辦投資北京洽談會以及各地區招商引資推介會,擴大企業聯絡范圍,拓展發展新機,服務“兩個健康”。
搭建履職盡責的平臺。以溫暖北京帶動公益熱情,分享社服工作經驗,引導會員互學互鑒。設立“北京民建同心基金”,以公益項目撬動優質資源;成立“北京民建同心志愿服務中心”,把志愿服務、公益服務與社會服務相結合,在脫貧攻堅、抗擊災害中發揮先導作用。以社會服務拉動雙向賦能,增強會員企業參與社服工作的能力與意愿,彰顯企業家社會責任感。
三、提升履職能力,服務三個發展
立足首都,服務高質量發展。連續12年開展支持門頭溝區的“8+1”行動,推動重點文旅項目落地,創立“名譽戶主”品牌,并被評為“北京市參政議政服務發展同心獎”和“最佳成效項目”。推動成立北京中谷鄉村振興發展促進中心,引入會員企業實現農副產品產值5億元,解決當地就業240余人,全面助推平谷農業中關村建設。建設“民建林”,開展“院士書屋四進工程”,助力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
帶動周邊,服務協同發展。實現京蒙協作制度化,簽訂《民建助力京蒙協作框架協議》,強化兩地在科技、文化、教育、體育、旅游等領域的交流。深化京陜合作,簽署雙方民營企業委員會結對共建協議,加強兩地企業家交流。助推京津冀協同發展,與津冀民建組織簽署合作框架協議,為國家重大戰略實施貢獻民建力量。
聚焦專精特新,服務創新發展。發揮北京作為全國科創中心的功能優勢,成立民企委專精特新延伸小組,在企業融資、法務援助、政策解讀等方面提供多元化服務。承辦第四屆世界前沿科技大會的“專精特新企業出海”和“科技成果轉化”兩個論壇,助力專精特新企業全球化布局。
千川競注江海闊,好風當時盡揚帆。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民建北京市委將深入貫徹本次會議精神,堅持服務為本、守正創新,引導各級組織和廣大會員,深入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不斷拓展社會服務的新內涵、新渠道、新形式,以優異成績迎接民建成立80周年!
責任編輯:孫爽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1002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