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報》 搶救民建記憶 傳承初心使命
——民建北京市石景山區工委“口述會史”工作紀實
記者 李筱 通訊員 韋愛鮮、李陽 ?? 2025年08月26日
“咱們民建,是有為就有位!”近日,微信公眾號“石景山民建”推出的《會史展播:陳慈》在民建會員中引發熱烈反響。視頻中,已年逾古稀的民建北京市石景山區工委第一任專職干部陳慈提起加入民建后開展的工作依然難掩激動。
1987年9月,時任廣寧中學教務部主任的陳慈加入民建不久,就被調到民建北京市委會,主要負責民建石景山區支部與民建石景山區工商聯聯合創辦的石景山建聯補習學校的工作。經過一年的不懈努力,建聯補習學校一改教學秩序混亂、學生學習散漫的狀態,一舉奪得了全區中考成績的第一名,陳慈也因出色的工作能力被任命為民建石景山區工委副主任、區政協副秘書長。
《會史展播:陳慈》是民建石景山區工委“口述會史”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2024年12月15日,民建石景山區工委青年工作委員會主任王燁帶隊,副主任李陽、時任直屬支部委員祖思邈等組成的工作組來到陳慈家中進行采訪拍攝。87歲高齡的陳慈精神矍鑠,不僅詳細回憶了創辦建聯補習學校的經歷,還在采訪結束時用俄語唱起《喀秋莎》,表達對組織的深厚感情,溫馨的場景讓在場所有人動容。
“口述會史”工作是民建石景山區工委自2024年10月啟動的一項重要工作,由青年工作委員會承辦,永定河支部協同配合。這項工作的開展,源于對老會員寶貴記憶的搶救性記錄需求。2024年10月29日,工作組首次走進民建石景山區工委原專職干部岳春華家中,標志著這項工作正式啟動。岳春華1991年4月入職,至2012年因身體原因提前退休,是迄今為止在民建石景山區工委工作時間最長的專職干部。
在視頻中,岳春華滿懷深情地回顧了自己的心路歷程。從最初只把工作當成普通職業,到半年后因病被醫院連下四次病危通知時得到組織的悉心關懷,再到出院后鄭重遞交入會申請書,真正把民建工作當成一生的事業。她的講述深深打動了所有會員,視頻在2024年12月22日工委工作總結會上首次播放,獲得熱烈反響。
截至目前,工作組已完成6位老會員的采訪拍攝。除了陳慈和岳春華,還包括會齡40年的老會員林志毅、連任四屆區政協委員的劉憲、推動工委與老山街道結對共建的彭翠萍,以及書法家劉瑩。每位老會員的故事都獨具特色,展現了民建人的精神風貌。
林志毅于1984年加入民建,他回憶了參與建聯補習學校和法律咨詢服務的經歷。“補習學校當時的升學率非常高”,林志毅自豪地說。1987年入會的劉憲連任四屆區政協委員,勤勉履職17年,她特意為采訪撰寫了長篇回憶文章。2025年4月12日,工作組頂著強風天氣采訪了彭翠萍,她詳細講述了十年來推動工委與老山街道結對共建的經歷。書法家劉瑩2010年入會,她講述了自己身患重病時在民建找到歸屬感的經歷,現在她經常用書法特長為民建活動貢獻力量。
“口述會史”工作啟動以來,已制作完成《會史展播:陳慈》《會史展播:岳春華》等視頻短片,在“石景山民建”微信公眾號播出后,會員反響強烈。《會史展播:彭翠萍》即將制作完成,這些素材都將用于制作紀錄電影《平凡者的不平凡之路》。“每一位民建老會員都是民建組織發展的親歷者,他們的奉獻與堅持,是民建優良傳統的生動體現。”民建石景山區工委主委汪禮俊說。
作為工作小組的負責人,青年工作委員會主任王燁幾乎參與了從拍攝準備到后期制作的所有工作,感觸非常深。“我們既是歷史的記錄者和學習者,也是歷史的傳承者和書寫者。”王燁說。下一步,工作組計劃在今年完成對更多老會員的采訪,并制作三個視頻短片,同時整理形成會史文章。“老會員們都是一個個鮮活的‘寶藏’,我們會繼續配合做好優秀故事的挖掘工作。”永定河支部主委金巖說。
隨著“口述會史”工作的深入開展,這些珍貴的記憶正在成為激勵新一代民建人的精神力量。正如陳慈在采訪中所說:“感謝大家,歡聚一堂,回望過去,展望未來。”這項工作不僅是對歷史的記錄,更是對民建精神的傳承,必將為石景山民建的發展注入持久動力。
責任編輯:崔天虹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1002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