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明攝影作品:北京的”母親河”——永定河
李文明 ?? 2020年01月10日

李文明攝影-永定河風采
在首都北京有一條母親河——永定河。永定河是流經北京地區的最大河流。她起源于山西省寧武縣管涔山,上游稱桑干河,穿越太行山經官廳水庫進入門頭溝區后,稱永定河。永定河自源頭奔騰700多公里,流經山西、內蒙古、河北、北京、天津5省市,最終進入渤海灣。大約300萬年前,永定河從上游攜帶來大量的泥沙,沉積在太行山與燕山之間的開闊地帶,形成了北京城建城的地理基礎。1985年永定河被國務院列入全國四大防汛重點江河之一。
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由于流域生產生活用水增加,以及干旱、排污等原因,造成永定河水量減少,有些河段甚至斷流。 我與永定河第一次接觸,要追溯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當時我作為一名美術愛好者,一次戶外寫生途中意外與永定河邂逅。那時候,永定河河道上,形成許多大小不一的水坑、沙坑,大部分河床干枯,河床里多個大沙坑24小時不間斷的開采砂石,大型運輸車托運著砂石料,繁忙的穿梭于永定河大堤。我印象中的永定河已變成為一個天然的開采沙石料基地。
80年代末,永定河北京段就出現了斷流河道,沙化嚴重,生態環境惡化的局面,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設京西生態屏障,服務水岸經濟,全面提升西南五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建設宜居城市的構想,于2009年編制了《北京市永定河綠色生態發展帶建設規劃》。2010年初,正式啟動永定河 “四湖一線”綠色生態發展帶建設工程,治理沙化、恢復河道。“四湖”即門城湖、蓮石湖、曉月湖和宛平湖,“一線”即循環管線。經過一年多的施工建設改造,整個工程在2011年9月底提前完工,曾經斷流30多年的這段永定河河道再現湖光波影,重歸水清岸綠。并于當年9月29日,門城湖、蓮石湖、曉月湖、宛平湖率先正式對外向市民免費開放。

李文明攝影-京西濕地美如畫

李文明攝影-晚歌
我從2010年“永定河綠色生態發展帶建設”開始,關注并拍攝永定河,經常自駕車前往建設中的是門城湖、蓮石湖、曉月湖,宛平湖等進行拍攝。當時石景山電視臺正籌劃準備拍攝一檔《永定河》系列專題片,當該片編導孟主任得知,我在關注、拍攝永定河時,決定給我拍一期“永定河人物”《追著永定河拍攝的人》隨后并播放。

李文明攝影-蓮石晚秋

李文明攝影-新家園
在永定河施工期間,我經常利用周末假日,來到建設工地拍攝,蓮石湖是我去得次數最多的,它也是這幾個建設中最大的湖。在施工現場,拍攝工人師傅們編織地籠子,存放石塊,預防砂石流失,由于河道長年缺水,地質沙化,在施工中,湖底還鋪設了一張巨型防水材料膜,是用“焊接”的方式連接一個整體防水層,確保湖水不被滲漏。改造后的永定河,生態的改善,環境提升,還吸引許多鳥類棲息繁殖,永定河呈現一派都市生態濕地景觀,優美的環境,為市民提供運動、休閑、親水的空間。每逢周末、假日,永定河濕地公園都會有許多市民自駕車,前來這里休閑游玩,同時也吸引許多攝影愛好者、“打鳥族”,扛著長槍短炮拍攝濕地美景,撲捉尋覓鳥兒嬉戲、捕魚的精彩瞬間。

李文明攝影-京西濕地是我家

李文明攝影-門城湖風采

李文明攝影-王平濕地美
永定河再傳好消息,《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發布,西山永定河文化帶與大運河文化帶、長城文化帶一起,推進整體保護利用。2018年,京津冀晉四省市聯手打造綠色生態廊道。2019年,首次從山西萬家寨水庫引黃河水為永定河生態補水,北京永定河生態系統修復和治理走上了快車道。未來,隨著生態環境協同治理的深入推進,全長759公里的永定河將全線貫通,形成溪流、湖泊美景,我們期待這一時刻的到來。我將用鏡頭繼續關注北京的“母親河”——永定河美好的明天。
作者簡介:
李文明,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新華社首都核心簽約攝影師、《北京日報》特約攝影、北京石景山區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民建北京市石景山區工委經法支部副主委。
從事攝影創作30年,作品在國內外200余家報刊,發表各類攝影作品萬余幅。參加全國及北京地區舉辦的各類攝影比賽,共計獲獎200多次。
參加《中國攝影報》舉辦的攝影月賽,榮獲“年度總積分”第一名。由中國攝影家協會舉辦的全國攝影藝術大獎賽,作品《遠方的呼喚》、《“糧山”好漢》分別榮獲 金獎、銅獎。2007年9月,作品《北京奧運名片——笑臉》在奧運籌備決戰年的北京 書法、美術、攝影大賽榮獲攝影類 一等獎。2019年作品榮獲北京市統戰部舉辦的《我眼中的新北京》主題攝影展 一等獎1幅、三等獎2幅。作品《紅色傳承》參加民建中央舉辦慶祝新中國70華誕藝術大展。本人成就被收錄《中國攝影家全集》。
責任編輯:劉海梅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1002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