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建峰攝影作品:星空下的絲路
戴建峰 ?? 2020年04月07日

銀河拱橋橫跨在甘肅玉門關大方盤城遺址之上。
絲綢之路,連綿萬里,貫穿歐亞,自中國的漢朝開辟以來,已歷經兩千多年。絲綢之路已成為連接東西方政治、經濟與文化的重要通道。星空是珍貴的自然資源和文化遺產,它的光芒來自百萬光年外的距離,它穿越時空,見證著歷史文化的衍變。
絲路星空是筆者這幾年來專注拍攝的項目。我希望拍攝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最具標志性景觀地的星空,以此展示各民族間豐富多彩的自然風光和歷史遺跡,以及獨特的星空文化。

繁星點亮了伊朗阿拉穆特城堡的夜空。
在伊朗北部的厄爾布爾士山脈,繁星點亮了阿拉穆特城堡的夜空。這是一個古代城堡遺址,宮殿就建立在這個巨大的巖石之中。相傳阿拉穆特曾是古代波斯帝國的教育中心,800年前著名天文學家Nasir?al-Din?al-Tusi在這里做了十多年的天文觀測。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想必當年這名天文學家也看到了同樣的景象。

俄羅斯摩爾曼斯克的北極光。
摩爾曼斯克,俄羅斯最北部的城市。我們一行三人來到北冰洋邊,期待北極光的降臨。經過6小時的漫長等待,突然一條綠色的光帶像蛇一樣在天空游走。在我們還沒反應過來之時,兩條極光又迅速從云層里破云而出,席卷了頭頂的整片天空。極光每時每刻都在變換著,時而像優雅的舞帶,時而像一簾巨幕,時而又似群魔亂舞讓人目不暇接。不僅是形態,同樣讓人驚嘆的是極光的亮度與顏色。在爆發最強時,綠色、白色和粉紅色的極光竟同時出現,但又在幾秒內消失不見。

老撾瑯勃拉邦的星跡,瑯勃拉邦全市有679座有保存價值的古老建筑物。1995年12月,瑯勃拉邦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歷史遺產名錄。

泰國素可泰遺址的銀河。
泰國素可泰遺址,是泰國第一個王朝的首都,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夜晚的素可泰會有一種神奇的魔力,這里的建筑是依照“曼荼羅”進行設計,以展現佛教與宇宙的關系。寺廟的中心建筑代表著宇宙的中心:須彌山,而周圍的護城河與建筑,則代表須彌山外由八山、八海環繞,而形成的須彌世界,即無盡的宇宙之海。獨自一人行走在這千百年的遺跡中,似乎眼前的每一尊佛像都與頭頂璀璨的銀河及繁星融為一體。讓人仿佛穿越了時間與空間的距離,抵達了宇宙的中心。

滿月從哈薩克斯坦北部草原上升起。
在哈薩克斯坦北部,我跟隨“絲途昂揚”車隊行駛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此行,我們從新疆霍爾果斯出發,經哈薩克斯坦、俄羅斯、拉脫維亞、德國等9個國家前往意大利,全程超過1萬公里。夜幕降臨,草原開始變得黯淡無光,原本熟悉的景觀已消失不見。舉目四望,只剩下車燈和點點星光照亮我們前行。在那么一瞬間,我仿佛是意識到這并非一次普通的自駕旅行,而是在浩瀚的宇宙中,行駛在地球的表面,前往這個星球的另一端。
尼泊爾喜馬拉雅山脈的星空。
在尼泊爾薩加瑪塔國家公園,我們行走在喜馬拉雅山脈深處,去捕捉世界之巔的星辰。這次旅行實在是必生難忘,從掉進冰河、到昆布冰川上奔跑求生,再到海拔5500米的夜晚迷路,一路上可謂是險象環生。王安石曾說:“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當看到群星升起在世界之巔,才讓人真切的感受到這句話所表述的內容。

這是復活節島的摩艾石像,千百年來,它們一直都在這里仰望著星空。智利復?活節島上一共有800多個摩艾石像,它們由整塊的暗紅色火成巖雕鑿而成,一般?高7-10米,重達30-90噸。當時的人是如何搬運這些石像,至今仍是個謎。

攝影師在伊朗,左二為戴建峰
這幾年行走在絲綢之路上,最寶貴的收獲不僅僅是沿途秀麗的自然風光與歷史文化,還有與沿線國家間天文愛好者結下的友情。當我們一起仰望星空時,它成為我們相互聯系的紐帶。同一片星空下我們因為同樣的理想和愛好相聚在一起,這超越了國籍、種族、語言和膚色的差異,讓我們彼此之間相互理解和尊重,構建起真摯的友誼。而星空攝影,在以藝術和科學之美促進各國天文愛好者情感的同時,也將“一帶一路”重大倡議所蘊含的開放、包容、民心相通的精髓直觀地展現在世人眼前。
作者簡介:戴建峰,民建北京西城區會員。天文愛好者,星空攝影師,暗夜保護工作者。其星空攝影作品結合美學與科學,曾獲2018 法國天文學會星空攝影大賽特等獎,其作品十余次發表在NASA天文每日一圖。并刊登在《自然》雜志和《美國科學院院刊》封面,其發起的《絲路星空》項目獲國家藝術基金資助。
責任編輯:劉海梅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1002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