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聞玢:從“寫作困難戶”到“宣傳踐行者”
——在民建北京市委宣傳思想工作會上的經驗分享
由聞玢 ?? 2025年04月21日
作為一名剛剛加入民建一年的新會員,我從零起步參與到石景山民建的宣傳工作中,石景山民建始終高度重視宣傳工作,始終堅持“講政治、重傳播、強隊伍、出精品”的工作思路,依托“石景山民建”微信公眾號這一主陣地,持續推進宣傳工作的制度化、品牌化建設。我在組織的關懷與指導下不斷成長,收獲良多。
在“傳幫帶”中不斷成長,宣傳工作有底也有信心
我是一名典型的工科生,剛加入民建時,對宣傳寫作十分陌生。記得第一次參與民建活動,突然被點名負責撰寫宣傳稿件,我一邊點頭答應一邊偷偷在手機上搜索“宣傳報道怎么寫”。區工委領導看出了我的緊張,笑著叫我別擔心,告訴我區工委有完整的培養機制,會安排經驗豐富的資深會員作為“導師”,一對一指導我們這些新手寫稿。每次稿件完成后,還有“區工委辦公室初審—宣傳小組復審—分管副主委終審”的“三審機制”,既保障了內容的準確性,也讓我有了試錯的空間。
在這樣的支持和包容下,我從最初95%以上靠老師修改,到如今可以獨立完成宣傳報道,慢慢找到了自信和節奏。正是在一位位前輩的耐心指導下,我一步步走進了民建,也走進了宣傳工作的核心。
2024年,我有幸繼續參與“第六屆北京西山永定河發展論壇”的籌備工作。在區工委領導的帶領下提前成立“媒體報道組”,從選題策劃、媒體對接、前期預熱,到活動現場圖文直播與后期深度報道,層層推進、有條不紊。如今的論壇已經不僅是一項品牌活動,“北京西山永定河發展論壇”還被收入了百度百科詞條,知名度與影響力逐年提升。我們也將繼續努力,把這一品牌宣傳做得更深更實,真正為京西發展貢獻“民建之聲”。
除此之外,我還陸續參與了“重慶尋根之旅”“不忘初心、薪火相傳”等系列宣傳報道,通過內容系統化、表達人文化、呈現視覺化的方式,讓越來越多有溫度、有深度的活動,逐漸形成了“民建石景山”的特色宣傳IP。
鼓勵青年創新表達,激發宣傳新活力
除了機制保障、導師幫帶,石景山民建還有一個讓我特別感動的地方——給予年輕會員充分的信任與空間,鼓勵我們大膽探索、勇敢嘗試。
比如“口述歷史”項目是由民建石景山青年工作委員會承辦的,采用短視頻的形式記錄老會員的民建記憶。我在參與慰問老會員的一次活動中恰好遇到拍攝團隊正在采訪87歲的陳慈老師。盡管年事已高,但他回憶起民建往事時依舊精神矍鑠、滿懷激情。目前團隊已經完成了5位老會員的影像記錄,整理形成2條正式發布的視頻,分別聚焦工委第一任專職干部陳慈老師和在工委專職工作二十余年的岳春華老師。這不僅為宣傳工作注入了全新的形式,也為石景山民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記憶和精神財富。
這些實踐讓我深刻體會到,宣傳并不只是寫新聞、發通稿,更是講好故事、傳承精神。只要我們敢想、敢試,就能不斷推陳出新,匯聚起民建宣傳的磅礴之聲。宣傳不是幾個人的事,而是大家共同參與、共同打造的事業,每一篇稿件的背后,都是組織蓬勃活力的體現。每一位會員的參與,才讓“民建好聲音”不斷傳得更響、更遠。
(作者系民建石景山區工委青工委秘書長,北京華錄新媒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經營管理部經理)
責任編輯:王云娟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1002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