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杰:踐初心 書民意 在建言履職中成長
——在民建北京市委2024年度參政議政工作會上的發言
?? 2025年06月19日

時杰
作為一名受到組織肯定的先進代表,在這里發言,我內心其實非常慚愧。今天站在這個位置上,并不是因為自己做得有多好,而是因為組織和同志們給了我太多信任、太多包容。
? ? ? ?自2001年起,我一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從事工業領域的研究工作,至今已有二十五年。2005年,我有幸加入民建,這段與民建相伴而行的二十年,是我職業生涯中最寶貴、最有力量的一段歷程。可以說,我大多數重要的研究實踐和社會調研,都是在民建組織的引導、各位領導的關心以及同志們的鼓勵下完成的。民建不僅給了我一個學習國情、理解民意的平臺,更重要的是,讓我在參政履職中找到了方向,也找到了責任。在此,我要衷心感謝黨和國家對民主黨派工作的高度重視,感謝民建這個溫暖而充滿使命感的集體對我的培養與信任。
? ? ? ?說實話,我心里始終有一種不安與不好意思的感覺——組織給予的榮譽太高了,而我自己交出的答卷卻實在淺薄。我并非什么優秀代表,只是比過去的自己稍微努力了一點,是在各級領導手把手的指導下,才邁出了今天這一步。
在民建的成長經歷
? ? ? ?我2005年加入民建,當時正值人生的轉折期。記得在民建中央成思危主席來社科院與我們座談時,他談到自己“文革”中被下放,邊干鍋爐工邊編寫《鍋爐學》的經歷,鼓勵我們年輕人要有志向,要先立業、再參政。這番話我至今銘刻在心,也成為我后來堅持做好本職工作的一個精神坐標。
? ? ? ?在民建二十年的時間里,我始終深深感受到組織的溫暖與同志們的厚愛。特別是民建社科院支部的幾位前輩和領導,一直給予我無微不至的關心與幫助。錢薏紅大姐曾認真地問我:“你為什么要加入民建?”這個問題至今仍常常縈繞在我心頭,也成為我不斷思考、不斷校正初心的方向指引。鐘瑛大姐在我最猶豫、最迷茫的時候,總是不停地鼓勵我去嘗試、去表達,哪怕寫得不成熟,也要邁出那一步。是她讓我有勇氣提筆,也是她讓我相信,哪怕是一點點成績,也值得向組織認真匯報。
? ? ? ?2010年開始,我有幸三次參加陳昌智主席帶隊的課題調研,主題涵蓋節能減排、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產能過剩治理等國家重大戰略。陳主席帶我們深入企業、園區、研究機構,親自講解什么是調研,什么是問題導向,什么是實事求是,那些生動細致的指導,使我受益終身。2019年,有幸參加郝明金主席親自率隊的“促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全國大調研,郝主席一路上率先垂范、深入一線,為我們年輕人樹立了“躬行調研、腳踏實地”的榜樣。他從不居高臨下,而是以嚴謹的態度、細致的提問和對每一個細節的關注,深深感染了我,也讓我真正理解了“調查研究是參政黨的基本功”這句話的分量。馬培華常務副主席在調研途中鼓勵我們年輕人不要怕寫、不要怕說,要腳踏實地、仰望星空。后來又隨張少琴副主席前往深圳調研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這些點點滴滴,讓我逐步建立起對“民意”的尊重和對“國情”的敬畏。
? ? ? ?在跟隨民建中央領導調研的過程中,我不僅開拓了眼界,更真切地了解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脈絡與基層真實國情。這些難得的實地學習機會,讓我深刻認識到什么是“察實情、建諍言”。
? ? ? ?特別是在調研之后,我結合所見所感撰寫了調研建議,得到了組織領導的肯定與表揚。這不僅增強了我對自身專業的信心,也讓我切實體會到“參政議政”不是抽象的政治責任,而是可以通過腳踏實地的調研與思考,真正為國家發展貢獻智慧的實際行動。
? ? ? ?2023年之后,在民建市委各位領導的鼓勵之下,開始更加腳踏實地撰寫社情民意。2023年,在市委會機關負責信息的吳名濤老師指導和幫助下,我開始第一次“像個樣子”地寫政策建議;在蘇健副主委的親切鼓勵和支持下,我逐漸走出了“寫不好”的自我設限,也逐漸明白了什么叫“從小事中看出大問題,從民意中提煉出制度建議”。再一次感受到“建言資政”不僅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責任。我所取得的每一點小小進步,離不開民建組織的引領與托舉。
經驗與愿望
? ? ? ?談到社情民意撰寫,我其實是從“寫不好、不敢寫”一步步走過來的。一路寫下來,有幾點小小的體會,愿意和大家交流,也希望能對后來者有所借鑒。
? ? ? ?第一,要緊扣政策主線,胸懷“國之大者”。中央每一個階段性重點,比如“國土空間規劃”“兩業融合”“高質量發展”這些大的戰略方向,都是社情民意寫作的重要資源。我們要學會用自己的專業視角去解讀這些宏觀政策落地中遇到的微觀問題,從而提升建言的方向感和政策相關性。
? ? ? ?第二,要有問題意識,保持敏銳的洞察力。不能等著問題送上門來,而要善于從日常輿情、新聞事件中發現問題的苗頭。比如最近是高考季,從一些地方出現的考生焦慮、學生心理、教育公平問題頻發等現象,我們不僅能看到個案,更應聯想到現象背后教育體系的壓力結構和心理支持體系的缺口,這就是從“點”看“面”。
? ? ? ?第三,要及時反饋,勇于“第一時間表達”。很多問題不是沒看見,而是錯過了反映的窗口。寫社情民意不是比學術論文“深度”,而是比“速度”和“時效”。一旦看到苗頭性現象,要敢于先寫、敢于先報,在實踐中慢慢打磨出自己的判斷力。
? ? ? ?第四,要勤練筆、重積累。寫得多了,慢慢就能把握“政策語言”和“群眾語言”之間的橋梁。哪怕是一件很小的事,比如雍和宮和孔廟一冷一熱的對比,如果能在調研中看到影響鏈條,分析背后的治理盲區,就可能形成有參考價值的建議。
? ? ? ?第五,要善于從“小問題”中提煉出“趨勢性判斷”。社情民意的價值,往往就在于發現政策尚未注意、但群眾已經有感的“隱性風險”。比如從某些短視頻風潮中,發現中外文化交流認同的斷裂點——這比寫“共識性的建議”更能體現參政議政的前瞻性。
? ? ? ?最后,我想說,寫社情民意不在于你是不是“專家”,而在于你有沒有對社會的敏感度和一份愿意傾聽的心?!皩懙煤貌缓谩笔且换厥拢案也桓议_始”是另一回事。
? ? ? “駑馬十駕,功在不舍”,哪怕資質平常、起步緩慢,只要方向正確、步伐堅定,總會積小勝為大成。在組織的引領和幫助下,我逐漸走出慣性、克服畏難心理,慢慢摸索出參政議政的一點點門道,從而努力為國家出一點力、為民建添一點光。
(作者系民建北京市委理論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責任編輯:王琳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1002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