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愛鮮:精益求精,立足長遠
——民建北京市委紀念成思危誕辰九十周年專題展背后的故事
韋愛鮮 ?? 2025年09月12日
那日,隨處室同事一起把借來的“民建北京市委紀念成思危誕辰九十周年專題展”展品物歸原主后,我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同時也思緒萬千。展覽雖已結束,但策展過程中的一幕幕依然如在眼前。對于我這個市委機關宣傳處的“新老兵”而言,有幸全程參與專題展各階段的具體工作,堪稱一次對市委“新·好”機關建設的教科書式的實踐和體驗,收獲與感受非常之多。
一是傾心設計,精益求精。5月8日,市委召開專題展策劃會,邀請思危主席的女兒、民建市委婦委會原主任成卓,一起商討展陳的主題、內容和形式,確定展品的選擇和呈現等細節。隨后的5周時間里,在王虹秘書長的總體協調和海梅處長的具體指導下,策展工作緊鑼密鼓而又井然有序地展開。我的任務主要是起草展覽各部分的文字內容,組織相關會員拍攝紀念視頻,整理思危主席關于民建工作的箴言并制作成PPT等。文稿從總體框架的搭建到具體內容的充實,再到行文布局和遣詞造句的反復打磨,PPT經過處室多位同事多版本一遍遍修改嘗試以期取得最好的效果,這些過程讓我切實感受到了市委機關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嚴謹務實的工作作風和團結協作的工作氛圍。在秘書長一步步帶領推進和處室同事們手把手的幫助下,不僅專題展籌備的各環節進展順利,我這個宣傳處的“新老兵”也get到了不少新的工作技能。
二是傾力展現,持續挖掘。司馬紅主委非常重視本次專題展,不僅撥冗出席6月11日的開幕式,還對展陳的完善以及如何持續、深度挖掘思危主席留下來的精神財富提出了很多具體的指導和建議。開幕式結束后已至下班時間,秘書長立即部署落實工作:沒有展架,秘書長出面去借;缺乏展品,宣傳處兵分兩路,一路隨成卓回家借來思危主席的部分老照片及幾十冊專著、編著、譯著等,另一路趕赴圖文店,對思危主席的部分電子版照片做高清修復并打印裝框。一應“設備”和“物資”準備就緒后,大家在秘書長的指揮下齊心協力把書籍、照片整理上架,一直忙到晚上11:00才回家休息。第二天,民建中央常務副主席秦博勇率隊來京調研并觀看專題展,對市委能在60多平米的展陳室內,且不影響原有展陳的前提下,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多維度生動呈現思危主席的生平事跡及精神財富給予了高度評價。隨后,按照整體策劃,根據成卓的回憶,我又編輯、整理了一篇《珍貴影像 生動記錄——照片背后的故事》。時間跨度近60年的7張照片,有剛走出大學校門、“雛鷹展翅心高遠”的意氣風發,有時隔28年的父子重逢,有國際舞臺上的睿智游刃,更有八十壽辰時、“鞠躬盡瘁應無憾”的含笑揚眉,從不同側面濃縮了思危主席的一生,讓人感佩,也令人深思,在7月12日思危主席逝世十周年當天于北京民建微信公眾號推出后,在會員中引起了比較強烈的反響。
三是傾情回望,立足長遠。專題展結束后,在將借來的展品物歸原主之前,秘書長指示我們將老照片復制、打印,并保存電子版;對所有書籍拍照留存,包括書籍封面、封底平面照及帶書脊的立體照。一本本著作拍下來,我對思危主席的勤奮嚴謹和精準的時間管理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對他的治學理念和學術思想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也對這一安排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紀念成思危誕辰九十周年專題展”作為市委會史大學習活動的一部分,它的目的絕不僅僅是學習和傳承民建老一代領導人的精神,其更深層、更長遠的意義,是盡可能地挖掘、梳理、保存思危主席的相關資料,為后人留下更翔實、更豐富的會史學習素材。
現在回想起來,精益求精、持續挖掘、立足長遠等等,這些在機關工作中自然呈現出來的特質,恰恰彰顯了市委機關開展“同心工程”(思想同心、行動同向、履職同行)兩年多以來所取得的成果,正是市委“新·好”機關建設中愛崗敬業、勤勉履職、勇于擔當等目標在具體工作中的體現。這一堂深刻鮮活的實踐課,也引發了我對工作更深的思考。
剛到機關工作的那幾年,我曾有幸數次在活動中親眼目睹思危主席的風采,也多次從會員處耳聞他工作中的逸聞趣事,那時思危主席的博學多才、幽默風趣和平易近人便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次展覽,有一項內容是組織相關會員拍攝回憶思危主席的視頻,為了在約定時間內拍出高質量的視頻,有的會員在百忙中精心準備了文字稿,有的會員中斷行程專門從外地趕回來,有的會員三番五次拍攝而毫無怨言......他們對拍攝工作的支持、他們在平實的講述里自然流露出來的真情實感,都深深打動了我,也再次印證、加深了我對思危主席的記憶,引起了我強烈的共鳴。此后我認真研讀30多萬字的《成思危紀念文集》,思危主席矢志不渝的愛國情懷和勤勉奉公的高尚風范讓我深深為之感動,他朝乾夕惕的學習習慣及廉潔親和的工作作風更是讓我敬佩不已。當然,僅僅停留在思想上心理上的感動是遠遠不夠的,還得真正行動起來,做民建優良傳統的踐行者,讓老一輩民建人留下的精神財富在日常工作中得以切實落地,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心”,成為日常工作習慣。司馬紅主委在專題展開幕式上說,傳承是最好的紀念,踐行是最有力的傳承。那么,怎么樣去踐行,才是對思危主席最好的紀念、對思危主席留下的精神財富最好的傳承呢?回顧專題展籌備的點點滴滴,從市委領導和同事們身上,我找到了答案:對于終其一生都在普通崗位上的我們而言,要干出一份驚天動地的大事確乎不大可能,但是,把這份普通的工作當成熱愛的事業,培養堅持學習思考、持續積累沉淀的習慣,秉持精益求精、千錘百煉的工作理念,打開思路,放眼長遠,凡事多想一步、深思一點,把日常簡單踏實地完成任務變成全力以赴地讓每一項工作的效能發揮到極致,卻是當下可以學著去做、堅持去做的。這,就是最好的傳承和踐行吧。
責任編輯:崔天虹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1002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