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區委探索智力幫扶獨特路徑
李筱 ?? 2025年11月07日
近日,民建全國社會服務工作會議在京召開,對全國社會服務工作先進集體進行了表彰,民建北京市海淀區委光榮上榜。多年來,他們成功探索并實踐了一條將區域內的智力、科技、教育等資源優勢轉化為社會服務效能的獨特路徑,實現了從“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的深刻轉變。

當體操世界冠軍走進河北豐寧小學的操場,一場普通的體育課便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近兩年,海淀區委兩次攜手體操奧運冠軍走進河北豐寧4所小學,為當地學生帶來了特殊的體育課。
課堂上,冠軍手把手教孩子們練習基礎動作,當有孩子因動作不熟練而屢屢受挫時,老師會蹲下身來耐心示范發力技巧,輕聲鼓勵“再試一次”。“有個孩子在活動后悄悄跟我說,‘以前覺得厲害的人都很輕松,現在才知道他們也吃了很多苦。以后不管是練跑步還是學數學,都要像他們一樣堅持。’”海淀區委社服委委員、先農壇體育學校體操教練安娜說,這不僅是一堂體育課,更是一次關于堅持與夢想的啟蒙。
“組織‘世界冠軍進校園’活動,是希望借世界冠軍的榜樣力量,為孩子們打開一扇看世界的窗。”海淀區委副主委郭斌表示,這一活動是區委社會服務工作的特色實踐,生動體現了其將區域內智力資源轉化為社會服務效能的獨特路徑。
近年來,海淀區委在保持傳統幫扶力度的同時,更加注重發揮會員的專業特長和資源優勢,探索出一條從“捐款捐物”到“授人以漁”的社會服務新路徑。

在教育幫扶領域,文教二支部連續十余年開展的“豐寧助教”活動就是典型例證。他們充分整合海淀區優質教育資源,采取“請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通過教師培訓、現場教學、專家講座等多種形式,為河北豐寧和貴州黔西的師生帶去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值得一提的是,他們還創新采用“線上線下”聯動模式,引入地震局“空中課堂”等科普資源,打破了地域限制,擴大了受益面。這種持續性的智力投入,為提升當地教育質量注入了持久動力。

依托中關村科技資源優勢開展的“啟智未來·春萌行動”,則是將科技資源轉化為教育幫扶動能的有益嘗試。這一活動邀請會內外各領域專家學者,為中小學生帶來高水平的科普課堂。課程堅持教育性、科學性和趣味性相結合,通過生動活潑的講解和互動環節,激發青少年對科學知識的探索。截至目前,該活動已累計舉辦28次,惠及1600多名學生,在孩子們心中播下了科學的種子。

社會服務不僅限于教育和公益領域,還延伸至助力企業發展層面。海淀區委結合區內科技企業聚集的特點,創新推出了中小企業科技培育服務平臺“科技幫”。這一平臺聚焦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中的熱點問題,通過召開研討會或專題論壇的形式,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專業支持。更重要的是,平臺還將研討形成的共識轉化為參政議政成果,實現了社會服務與履職盡責的良性互動。
各高校院所基層組織也結合自身優勢,積極探索以專業學術論壇為載體的社會服務新路徑。北京大學的“城市發展論壇”自2013年創辦以來,已連續舉辦十三屆,圍繞經濟建設、生態建設、人工智能與城市發展等現代化城市建設議題進行深入探討,2024年被評為“北京市參政議政服務發展同心獎”優秀創新成果。中央財經大學支部的“財經論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科實論壇”、中國政法大學支部和海淀區委法制委員會聯合舉辦的“思危金融法治論壇”等,都已成為產學研融合的重要平臺。這些論壇不僅發揮了會員的專業特長,也為相關領域的發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在長期性社會服務項目方面,由清河支部發起的“關愛長者·春風行動”已持續開展十年。截至2024年12月,活動已覆蓋北京市12家敬老院,累計舉辦432場,受益老人10982人次,參與志愿者6455人次。該項目先后獲得“首都學雷鋒志愿服務崗”和“五個100”先進典型最佳服務組織獎等榮譽,展現了社會服務活動的持久生命力。
海淀區委在社會服務工作中取得的成效,得益于其科學的組織架構和長效機制。區委建立了由分管副主委主持,各基層組織領導班子成員分管和對接的聯動機制;積極打造平臺,發起“溫暖北京”社會服務暨公益服務論壇,促進基層組織間的工作經驗交流和信息共享。“開展以‘愛’為核心的社會服務工作,在基層組織中形成‘愛’的氛圍,才能不斷提升組織號召力和凝聚力,帶動各項工作更好開展。”海淀區委主委趙曉光在總結社服工作取得的經驗時說。
從世界冠軍的示范教學到持續十年的助教工程,從啟迪青少年的科普課堂到服務企業的專業論壇,海淀區委社會服務工作始終貫穿著智力服務這條主線。當體育精神的種子在豐寧孩子心中生根,當科學的萌芽在青少年心中生長,當專業智慧通過論壇影響決策,這種以智力為核心的社會服務,正展現出超越一時一事的持久力量。
(來源《團結報》)
責任編輯:崔天虹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1002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