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展階段 新發展理念 新發展格局
學習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體會
李學強 ?? 2021年01月07日
今年10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這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長時間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行動指南。我通過閱讀輔導讀本、各類媒體報道以及中國干部網絡學院聽課等方式進行了學習,我認為理解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是學習五中全會精神的關鍵,下面談談自己學習五中全會精神的體會。
一、新發展階段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2020年末,也就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際,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四個全面”的內容也將發生變化。《建議》中“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表述為“…協調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這個新發展階段,就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階段。
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不僅制定了今后5年的規劃,更是制定了未來15年的遠景目標。到2035年,經濟發展目標是“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將大幅躍升,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將邁上新的大臺階”,這是個定性描述。《中央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中提出“2035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這個目標更加明確了。總書記在關于《建議》的說明中提到“文件起草組經過認真研究和測算,認為從經濟發展能力和條件看,我國經濟有希望、有潛力保持長期平穩發展,到‘十四五’末達到現行的高收入國家標準,到2035年實現經濟總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是完全有可能的”。用15年的時間實現翻一番,簡單計算,平均每年增長4.7%。回顧我國改革開放40年來的發展速度,1978-2010年人均GDP年均增長8.8%,2010-2019年年均增長6.9%,一般判斷,未來15年年均增長4.7%是可期的。目前我國人均GDP是1.05萬美元,到2035年翻一番,預計達到2.1萬美元,可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這樣的指標既可實現,又鼓舞人心。
二、新發展理念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主要內容。五中全會通過的《建議》,突出新發展理念的引領作用,強調“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建議》的說明中指出,“必須強調的是,新時代新階段的發展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是高質量發展。”堅持新發展理念,是“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之一,是新發展階段推動各領域高質量發展的理念引領。
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建議》把創新的地位和作用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強調,“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協調是高質量發展的內生特點,《建議》提出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及一系列決策部署,都體現了協調發展理念的要求。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普遍形態,《建議》對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出全面部署,這必將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開放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才能實現合作共贏新局面。共享是高質量發展的根本目的,《建議》提出,2035年遠景目標 “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質部分突出強調“扎實推動共同富裕”,提出了一些重要要求和重大舉措。
三、新發展格局
今年以來,新冠疫情在全球爆發,隨之世界經濟低迷、全球市場萎縮、保護主義上升,在這個大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我們必須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通過繁榮國內經濟、暢通國內大循環為我國經濟發展增添動力,帶動世界經濟復蘇”,繼而作出了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抉擇。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這“是重塑我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貫徹這一決策部署,需要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全面促進消費,拓展投資空間,充分釋放內需潛力,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同時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更廣更深融入全球經濟,使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
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著力構建新發展格局,不僅將引領中國新發展階段走深走實走穩,也將助力全球經濟復蘇,給世界帶來更多機遇。
(作者系民建北京市委理論研究委員會委員、民建海淀區委理論宣傳委員會委員、民建海淀區文教二支部副主委)
責任編輯:崔天虹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1002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