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會員張寧:韶華澎湃,勇擔當
在民建成立75周年座談會上的發言
張寧 ?? 2020年12月16日
尊敬的郝明金主席,各位領導,各位同志大家上午好!
我叫張寧,是一名來自北京的民建會員。目前工作的單位是中國國土勘測規劃院,主要的工作領域是村莊規劃。
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能夠來到民建中央參加慶祝民建成立75周年的交流座談活動,對于普通的民建會員來說,是鼓舞更是榮譽。今天,我想借此機會與大家一起分享我在民建的成長與感悟。
回想起自己的成長道路,在求學時期就已經埋下了與民建日后的結緣。我是一位受過職業教育成長的幸運兒,從職業中專到大學再到留學攻讀碩士。黃炎培先生在職業教育目的理論中提到,職業教育目的的核心,是為個人謀生之準備,為個人服務社會之準備。
從荷蘭回國后,一個偶然的機會一位長輩向我介紹了民建,并帶我參加了一次支部的年終總結會,當我看到會員們相互之間的暖心問候,親切關心,聽到他們對熱點問題的討論,并通過信息報送的方式向政府反映問題,提出建議,這深深感染了我。2013年,經過慎重考慮,我遞交了入會申請,接受組織考驗。近一年的考驗中,讓我更加清楚自己在政治上的選擇。2014年1月,我正式入會成為一名民建會員。同年,被區委評為優秀會員。
在民建北京市委舉辦的新會員培訓班上,我了解到民建創始人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主動學習,主動思考,是我對自己的要求。從黃炎培自述《八十年來》,黃大能《傲盡風霜兩鬢絲,我的八十年》《民建先賢軼事》《以往追昔話民建》等著作中我體會到以黃炎培為代表的民建主要創始人令人景仰的精神和情懷,爭取國家獨立、民族解放、實業救國、經濟振興、對社會進步事業的無私奉獻、奔走疾呼的身影。愛國精神、愛民精神、民主精神、合作精神,這些精神形成了一代一代民建人繼承和發揚的光榮傳統,鑄就了民建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的黨派魅力和精神內核。
在“不忘合作初心,攜手繼續前進”主題教育活動中,通過錄制青年會員講述“民建先賢故事”,用活動促學習,了解民建先輩救國救民的偉大事跡,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實行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基本方針。
今年在海淀區委的指導與支持下,我們與老齡委一起策劃了“憶發展,繼傳承”——回顧民建海淀區發展歷程的訪談活動。我們采訪了第一任民建海淀區工委駐會副主任王玉芝。83歲高齡的老主任與我們在兩個多小時的訪談中,講述了海淀民建區工委成立的歷史背景,工作的開展。老主任在最后寄語青年人中說道,希望我們新時代的民建青年,繼續堅定不移“聽”,“跟”,“走”,聽黨的話,跟黨走,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初心。
成長,離不開努力,更離不開環境的影響。2016年我擔任了第一屆海淀區的青年委主任。萬事開頭難。擺在我面前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如何開展工作?在區委的指導與幫助下,通過認真分析海淀民建青年工作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很快明確了以思想建設為引領,以組織建設為主線,以制度建設為保障,以發現培養人才為核心的工作總體思路,搭建了“3343”工作格局體系,三個定位,三個工作中心,四項建設,三項成果。
在理論學習上,結合實踐工作,完成了《統一戰線背景下青年工作路徑探究》的課題,部分成果被市委理論室采用。2020年,針對新冠疫情防控撰寫的信息和調研報告,均被采用。其中,針對北京青年小微企業家復工復產建議的課題調研成果被市委采用,作為基礎資料提交中共北京市委,并得到中共北京市委領導的批示。
“凡物親歷艱苦而得者,食之彌安也”。經過自己的努力取得的成績是喜悅的,也將鼓舞著自己帶著飽滿的熱情向下一個目標出發。在平凡,真實中牢記自己是民建人的政治身份,牢記作為民主黨派的使命,牢記民建會員的社會責任,展現作為一名民建青年會員的精神風貌。
今天,我們站在歷史與未來的交匯點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四新”“三好”為標準,做好民建精神的繼承者和實踐者!
謝謝!
責任編輯:崔天虹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1002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