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為國,共圖發展
——學習中共黨史和民建會史有感
張寧 ?? 2021年09月23日
日月經天,江河行地,中國共產黨迎來了百歲生日。時間悄悄行走,多少慷慨激昂的故事都已成往事,然而那些曾經為了祖國的未來與發展,拋頭顱灑熱血的故事,永遠都將在歷史中熠熠生輝。
百年來,中國人兢兢業業的辛勞工作,祖國上下同心協力,為了祖國更好更長遠的發展而鞠躬盡瘁,這些奮斗與努力,都在歷史的長河中,刻下永不失色的雋永篇章。
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而作為民建會員,深入學習中國共產黨與民主建國會的發展歷程,繼承先烈遺志與精神,是我們在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過程。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強調:“全黨同志要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學史力行是明理、增信、崇德的歸宿與落腳點。學史力行,要行之有力、行之有效,達到“力行而后知之真”,以破解知行“兩張皮”難題。在中共黨史學習中我深切感受到,共產黨人與民建先賢一道,為探尋中國明天而努力破困。
在共同的初心下,1945年12月16日,中國民主建國會正式成立,這個以“愛國、民主、建設”為主要宗旨的黨派,以民族工商業者為主要成員,始終堅持“實業救國”的基本信念,提升祖國經濟實力。
百年以來,民建始終與中國共產黨一道,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在各自平凡的崗位上履職盡責、擔當作為。正如繁星繪就蒼穹、細流匯成江海,為祖國,為人民傾力傾情奉獻,創造了革命、建設、改革時期一系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民建成立76年以來,始終秉持著先輩們救國富國的信念,與中國共產黨一起攜手同行,鞠躬盡瘁,嘔心瀝血,為祖國的發展盡心竭力。民建創始人之一的黃炎培先生,堅持愛國民主,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的確立和新中國的成立作出了積極貢獻。
在新中國建立之后,中國經歷百廢待興,民建人勇擔應盡之責,篤行勤勉之道,以建設國家為己任。他們不僅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踴躍購買公債,并大力宣傳推銷公債工作,其中榮毅仁代表申新紡織系統認購了60 萬份。在民建會員的帶動下,上海工商界掀起了認購熱潮,共認購2670 多萬份,占上海公債總數的89%。北京市分會接受了推銷170 萬份公債的任務,超額完成了6.4 萬份。武漢會員李國偉、華煜卿代表申福新公司認購71 億元舊幣,為國家建設提供了大量資金,而且古耕虞還把自己苦心經營的公司無私的交給了國家。同時,民建人支持國家對生產關系的調整,積極參與公私合營和土地改革運動,民建創始人之一的章乃器先生,在1951年初任中央土改運動西南工作團團長。隨后民建人又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改造中去,所有這一切都為新中國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
民建成立以來,國內國際形勢都已巨變,民建也與時俱進,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始終堅持愛國、民主和建設的宗旨,這一宗旨在新時期仍然有著巨大的現實意義。愛國無私,勇擔重責是中國傳統社會的理想人格,代代相傳,延續至今,成為現代文明人格的重要標志,亦是實現“中國夢”的內在所需。時至今日,民建人仍然活躍在中國發展浪潮中的各個舞臺之上,協同中國共產黨,一道為中國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習近平主席在中共中央統戰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要鞏固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廣泛力量支持,并指出,堅持完善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更好體現這種制度,著力點在發揮好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積極作用。
愛國是民建的立身之本,在這一偉大的時代,民建人積極響應中共號召,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和全國乃至世界關心支持中國進步的各種力量一道推動愛國統一戰線的發展,完成祖國統一大業,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民建始終與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立足會旨,積極參政議政,為黨和政府決策提供依據,充分發揮參政黨監督職能,積極投身到當前的反腐斗爭中去。同時,發揮民建界別優勢,積極投身于經濟建設,推動經濟健康穩步發展。民建作為以經濟界別人士為基礎的參政黨,在國家經濟建設的議政舞臺上,肩負著新時代的政治使命:即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認真調研分析,為國家的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積極建言獻策,為祖國未來的經濟發展添磚加瓦。
勇立潮頭百余載,風云際會看今朝。如今,正值百年難得一遇的大變局,吾輩當更加勤勉,學史力行,明理崇德。明鏡所以察形,往古者所以知今。學習中共黨史、民建會史提高了我們的自身修養,也從前輩們的事跡中,感受到了共產黨熱血與初心的震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
(作者系民建北京市委青工委副主任、民建海淀區委委員、中國國土勘測規劃院高級工程師)
責任編輯:崔天虹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1002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