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共產黨政治協商工作條例》學習座談會上的發言
張樹華 ?? 2022年09月22日
全國政協9月21日在京召開《中國共產黨政治協商工作條例》學習座談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主持會議并講話。會上,民建北京市委常委、民建東城區委主委、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政府管理學院院長張樹華作交流發言。以下為發言全文:
我圍繞“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對人類政治文明的重大貢獻”作個發言。
政治協商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凝聚智慧、增進共識、促進科學民主決策的重要途徑。
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表達,具有顯著的比較優勢,發揮著巨大的政治效能。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從中國土壤中生長出來的新型政黨制度,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偉大政治創造,是對人類政治文明的重大貢獻。
正在發生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世界之變、歷史之變。在“中國之治”與“西方之亂”格局背景下,人們見證了美國曾引以為豪的以“民主、自由”為表征的美式軟實力大幅縮水、美國國際形象與政治領導力持續下降。近年來,西式民主失靈、政策失效、社會失序、治理失能……出現了日益嚴重的異化、劣質化、寡頭化、極端化等傾向。美國經濟學者約瑟夫·斯蒂格利茨指出,今天的美國民主已經淪為1%上層精英的“民有、民治、民享”。西方社會貧富對立加劇、階級差別固化,社會矛盾難以化解,危機不斷加深。如今,88%的美國受訪者認為,美國正走在一條錯誤的道路上。長期以來,西方陣營不斷將“民主”工具化、武器化,蠻橫對外輸出民主,到處策劃“顏色革命”,煽動社會動亂,嚴重破壞了世界政治生態和和平發展秩序。美國對外輸出民主和民主化改造,沒有給他國帶去民主,帶去的卻是無盡的混亂、流血沖突與衰敗。
中國堅持正確的民主觀,成功開辟一條卓有成效的全新民主發展之路。人民民主廣泛、真實、有效,超越了西式民主模式,打破了西式民主教條和理論迷思,代表著一種全新的民主觀和自主的發展路。
人心向背是最大的政治。與舊式、西式政黨制度相比,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創造了一種新的政黨政治模式。具有四個方面的優勢:一是能夠實現利益代表的廣泛性,真實、持久地代表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效避免了舊式政黨制度只能代表少數人、少數利益集團的弊端。二是能夠體現奮斗目標的一致性,把各個政黨和無黨派人士緊密團結起來、為著共同目標而奮斗,有效避免了一黨缺乏監督或者多黨輪流坐莊、惡性競爭的弊端。三是能夠促進決策施策的科學性,通過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的安排集中各方面意見建議,推動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有效避免了舊式、西式政黨制度囿于黨派利益、階級利益、區域和集團利益決策施政所導致的政治極化、社會撕裂的弊端。四是能夠保障國家治理的有效性,以合作、協商代替對立、斗爭,有效化解矛盾沖突、維護和諧穩定,克服政黨之間互相傾軋造成政權更迭的弊端。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中,充分發揮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政治效能,大有可為,正當其用。
社會主義協商民主不是“飛來峰”,它源自中華民族長期形成的優秀政治文化,源自近代以后中國政治發展的現實進程,源自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長期實踐,源自新中國成立以后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的偉大創造,源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政治體制上的不斷創新。發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對于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促進科學民主決策、提高國家社會治理效能、鞏固擴大黨的長期執政基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貫徹好《中國共產黨政治協商工作條例》,有利于落實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要求,有利于聚焦和增進共識,鞏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礎,把中國共產黨的主張和路線方針政策轉化為社會各界的共同意志和自覺行動,把各方面力量緊密團結在中國共產黨的周圍。
責任編輯:黃姍薇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1002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