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樹華 ?? 2023年02月23日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面對世界之變,回答時代之問,要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zhàn)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
當前,中國之治與西方之亂、資本主義體系困境與社會主義思想復興等國際政治景象更加凸顯,世界大國關于民主、人權、自由等政治價值的較量更加激烈。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自覺以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為學術己任,發(fā)揮哲學社會科學在融通中外文化、增進文明交流中的獨特作用,傳播中國聲音、中國理論、中國思想,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
堅持“破立結合”,跳出美式“普世價值”陷阱,構建中國政治話語和敘事體系。在西方所謂“普世價值”體系中,美式“民主、人權、自由”等口號無疑是最具迷惑性、煽動性和破壞性的政治話語之一。因此,要從根本上扭轉國際輿論局面,必須跳出美式民主話語及邏輯陷阱。
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全面總結中國共產黨一貫秉持的政治價值和理念,提煉“中國之治”的價值內涵與核心概念,向世界闡釋好“中國之道”。全面總結中國共產黨一貫秉持的政治價值和理念,總結中國發(fā)展的經驗優(yōu)勢與理論結晶,吸吮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精髓,充分闡釋好“中國之治”蘊含的“中國治道”“中國之道”。立足中國發(fā)展的實踐成果,提煉具有穿透力、解釋力、說服力的核心概念。用融通中外、內外相通的中國敘事,講好中國道路、經驗、價值及理念,講明中國道路及其經驗是歷史的、發(fā)展的、包容的、開放的。中國發(fā)展經驗和價值理念,既有特色,也有共性、也反映了世界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性,因此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堅持靈活機動策略戰(zhàn)術、善于轉換賽道,跨越美西方“民主人權”話語陷阱,主動設置國際議題,積極構建中國敘事。加快構建中國之治、中國之道的知識體系和話語體系,講清講明講好中國人的“政治觀”“人民觀”“世界觀”。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孕育了燦爛的政治文明。中國人崇尚人與自然“和合共生”的自然觀,秉承“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的國家觀,奉行“利民之用,厚民之生”的民生觀,推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自由觀與權利觀,主張“和而不同,美美與共”的文明觀。這些思想和理念,蘊含著百姓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追求,反映了中國人寬廣而純潔的精神世界。它們隨著時間推移和時代變遷而不斷與時俱進,其自身又有連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體現出鮮明的中國特色和永不褪色的精神價值。還要善于打通內政與外交、內宣與外宣、政治實踐與價值觀念、學術體系與輿論話語之間的“隔斷”,力求實踐經驗、概念邏輯、學術話語、價值觀念與敘事表達等能夠相互融通、連接中外、融貫古今。
樹立正確的民主觀。民主假與真,關鍵看民心;民主好不好,民生最重要。中國人想要的不是“選票市場、選舉鬧場、政客秀場、政黨賭場”那樣的“亂主”。中國人的政治價值追求的是良政善治、是安居樂業(yè)、國泰民安。我們的所作所為,要以中國人民所思所想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因此,要勇于破解西式民主迷思,構建中國政治邏輯敘事,避免被西方帶節(jié)奏,落入西式話語圈套和邏輯陷阱。
講好中國式民主的故事。中國式民主是人民民主,是一種自主的、全新的、內生性的民主,是以發(fā)展為導向的、成果優(yōu)質、形式多樣的高質量民主?!爸袊巍薄爸袊馈钡膶嵺`價值和概念意蘊則更加深厚而廣泛。以新民主觀和全面發(fā)展為理念的“中國之治”,拓展了世界現代化發(fā)展的道路,豐富了人類政治文明的樣態(tài)。我們看到,以“中國之治”為美麗風景的世界政治“新生態(tài)”正厚積薄發(fā),世界政治文明百花園將更加絢麗多姿、豐富多彩。
當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東升西降”之勢不可逆轉,社會主義的吸引力在不斷上升。理論界在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時,應注重闡明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獨特優(yōu)勢,解碼并闡明中國之路、中國之治、中國之理,構建中國之學、弘揚中國之道,讓世界更好讀懂中國。
(作者系民建北京市委常委、民建北京東城區(qū)委主委、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所長)
責任編輯:黃姍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