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厥文廉潔奉公的一生
?? 2024年07月09日

胡厥文,1895年10月7日出生于上海嘉定,他是著名愛國民主人士、政治活動家、杰出實業家,他是中國民主建國會創始人之一,先后擔任過民建上海市委主委、民建中央主席,也擔任過上海市副市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他是“雖不會打槍開炮,卻可以造槍炮”,支前抗戰,組織工廠內遷,獻身實業救國的“機械之友”。
他是與毛澤東親切交談國是、周恩來為他送去延安的小米和紅棗,與之有著深厚感情的“黨的摯友”。70年前,他在重慶六廠聯合辦事處(沙坪壩土塆)的家里接待黃炎培、楊衛玉,首次商議組建民建問題,從而誕生一個政黨的“民建先賢”。
嚴肅紀律? ?以身作則
1918年大學畢業后,胡厥文進入了當時國內最大的工廠——漢陽鋼鐵廠,開始了“實業救國”道路的摸索。雖然只在那里工作了半年,但胡厥文成功地將書本知識和實踐經驗結合起來,為他以后辦工廠做實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而使他真正開始實踐管理工廠企業是在同濟醫工學校(1927年起改名為同濟大學)。

▲公私合營后,胡厥文在鉗工臺勞動。
1919年春節,胡厥文回到上海。當時的同濟醫工學校位于上海吳淞,由于一戰中德國戰敗,同濟醫工學校的德籍員工被遣返回國,使得學校里的實習工廠缺少了合適的管理人員,由于胡厥文在漢陽鋼鐵廠的收獲和實業救國的理想,校董事會決定聘請胡厥文擔任實習工廠的主任。同濟醫工學校的機器設備先進,人才很多,但是由于管理上的不善使得人員紀律松弛,思想混亂。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研究,胡厥文決定從健全規章制度,嚴肅勞動紀律入手。首先明確要求不管是普通員工還是高級技工都應該遵守工廠的規章制度,在抓紀律的過程中,胡厥文工作起來有條不紊,處理事情時也做得合情合理,受到了職工們的普遍擁護。另外,胡厥文還改變了工廠里上班時間做私活的不良作風,胡厥文以身作則,培養工廠工人愛廠如家的思想,慢慢杜絕了這種不好的風氣。胡厥文還組織職工在完成學生實習任務的同時,開發新產品,仿制外國先進的精密車床,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實習質量,也可以為工廠增加收入,因此工廠越來越紅火,職工的素質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當時在工廠里流行著這樣一句話:“三個德國佬,頂不了一個胡主任”。胡厥文在同濟醫工工廠工作了三年,初步取得了一套如何管理經營企業的實際經驗,這為他以后走實業救國的道路上增添了一份推動力。

▲胡厥文剃須后拍了“二我圖”,將蓄須和剃須的照片組合在一起,既像父子,又似兄弟,并題寫“抗戰勝利,父子昆季,勿怠勿忘,豈以為戲”,作為紀念和自勉。
重視會內思想建設
胡厥文在積極參政議政同時,十分重視加強民建會內思想建設。1979年10月,他在民建全國三大工作報告中,提出“堅定不移跟黨走,盡心竭力為四化”行動綱領,引領全體會員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獻計出力,在全會掀起了為四化建設服務的高潮。1985年12月舉行的民建成立40周年紀念大會上,胡厥文在報告中把“堅持高舉愛國主義旗幟,堅持依靠中國共產黨領導,同黨密切合作、一同前進,堅持自我教育、自我改造”總結為民建三大優良傳統,高度概括了民建40年來基本經驗中最本質的內容,號召會員要繼承發揚會的優良傳統,推進民建事業與時俱進。

▲1960年,周恩來與胡厥文在一起。
針對民建會內外領導班子老化的嚴重情況,胡厥文很強調干部隊伍的年輕化。他不止一次說過,在新老交替的問題上,老同志要出以公心采取主動,誠心讓賢。他在《回憶錄》中說:“1987年11月,我在病中聽到了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的精神,陳云、鄧穎超、彭真等老一輩革命家都主動離休,我深感自己年事已高,長期住院,很少視事,應該讓年輕的同志來更好地領導民主建國會的工作。我找孫起孟同志談了自己的要求,堅決辭去了主席職務,并請他代我向全國人大常委會轉達辭副委員長職務的要求”。

▲參加第一屆全國政協會議的民建代表。前排右一是胡厥文。
光明磊落? 廉潔奉公
胡厥文的一生光明磊落、廉潔奉公、生活簡樸,他嚴格教育子女,3個兒子參軍,獻身國防事業。
胡厥文的孫女胡衛紅在紀念胡厥文先生誕辰125周年座談會上回憶他在工作和生活上對家人的要求:“我們家有一條家訓,就是‘人貴獨立’。記得很小的時候爺爺就教育我們凡事靠自己,不能依靠任何人,也正是有這樣的家訓,從父親他們到我們這一代都是憑自己的能力在各行各業從事著與之相配的工作,從來沒有利用過爺爺的任何關系。”
“不能公車私用,家里人來北京,只能騎車去接成為慣例。”
“爺爺在北京工作期間沒有一個子女在身邊,后來辦公廳提出年齡大了最好有一個子女在身邊,幾次征求他的意見,考慮再三才同意把三姑一家調到北京,原因是他們只有一個子女,這樣少給國家添麻煩。”
“爺爺調到北京工作后一直住在面積不大的二層小樓,擔任副委員長以后按規定應該換成更大的房子,國管局幾次和他商量,都沒有同意,認為房子已經夠用了,不想占用國家太多的資源一直沒有搬,后來因為年齡大上下樓不方便才同意搬家,特別強調不需要太多太大的房子,并詼諧地說,‘房子太多,我的煙斗放在哪里找不到’,搬到后來的住所后,因在住所的前端有一個工作單位在此辦公,雖然已經隔開,國管局仍征詢爺爺的想法如果需要就讓其遷走,爺爺沒有答應,因房子老舊,國管局多次提出給他重新裝修,都沒有同意,當時還是用煤氣罐,管道沒有入戶,就這樣直到他老人家去世,秉承了他的意愿為國家節省資金。”
“他生前將所有的房產工廠和胡家花園都無償捐獻給了國家,連條子都沒有打,而且也沒有告訴我父親他們,很多事情是當地的縣志上記載,在胡家花園的原址上蓋起了好幾幢居民樓,唯一能鑒證留存的就是那兩顆古樹。他為國家民族的解放、為抗戰、為創建民主建國會、為國家傾其所有竭盡全力。
”胡厥文勤奮學習,認真工作,注重道德情操修養,在民建會內外享有崇高的威望。他曾說:“我這個人,秉性倔強,誰都不要想靠權勢壓我,我不吃這一套,所以我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不是平白無故的,可以說是我自己總結幾十年親身經歷得出的結論。”

▲辦公中的胡厥文。
他還說:“我要活到106歲,親眼看到21世紀祖國的新面貌!”遺憾的是,1989年4月16日,胡厥文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94歲。
責任編輯:王云娟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1002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