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志宇:“五一口號”的歷史意義及現實啟示
作者系民建會員、中國光大銀行信用卡中心作業部總經理 ?? 2018年05月07日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發布“五一口號”70周年,也是各民主黨派積極響應“五一口號”70周年?!拔逡豢谔枴钡恼Q生,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萌芽。這種新型的、獨特的政治制度從萌芽到延續至今,70年來一直被廣泛研究,充分體現了它的歷史價值以及強大的生命力。學好歷史才能更好地認清現實、把握方向,才能取得更大的進步。
一、“五一口號”的歷史意義
?。ㄒ唬拔逡豢谔枴卑l布的過程與取得的效果
抗戰勝利后,國民黨為維護其獨裁專制統治悍然發動內戰。共產黨奮起抵抗,經過2年多的浴血奮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戰役的勝利,逐步從戰略防御轉為戰略反攻。到了1948年,由于連年的戰爭,人民苦不堪言。有識之士紛紛呼吁國共兩黨停止內戰、和平共處。但國民黨獨斷專橫、一意孤行,不僅不聽勸,還對民主人士痛下殺手,制造了“較場口慘案”、“下關慘案”、“李聞慘案”等一系列白色恐怖事件,越來越失去民心。
共產黨則抓住時機,在1948年4月30日,利用五一勞動節發表宣言、口號的機會,發布了著名的“五一口號”,號召“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及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并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p>
“五一口號”一經發布,迅速得到了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熱烈響應。他們紛紛發表宣言、通電和談話,并接受邀請奔赴解放區,與中國共產黨共商建國大計。這是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第一次明確地提出在政治上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從此,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制這一獨具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誕生了。
(二)“五一口號”被廣泛認同的原因
“五一口號”之所以能夠迅速被社會各界廣泛認同,主要是因為它既符合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價值觀,又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1、“五一口號”符合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價值觀
中華民族一貫倡導兼容并蓄、求同存異的價值觀。“五一口號”就體現了這種價值觀。在“五一口號”中,出現頻率最多的詞不再是“革命”、“斗爭”和“仇恨”,而是“協商”、“聯合”、“團結”等詞匯。比如“召開政治協商會議“,“成立民主聯合政府”,“全國工人階級和全國人民團結起來”…… 這與國民黨專制獨裁的統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因此口號一經發布,便得到社會各界云集響應。
2、“五一口號”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抗戰勝利后,中國面臨兩個前途、兩種命運的抉擇。國民黨提出了一條堅持獨裁、準備內戰的路線,為抗戰勝利后發動大規模內戰進行了政治、思想、組織準備。中國共產黨提出了廢除一黨專政、成立聯合政府、加強民族團結、反對分裂內戰,建立一個獨立、自由、民主、統一和富強的新中國的主張。顯而易見,中國共產黨的主張更能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三)“五一口號”的重要意義
“五一口號”的發布與響應,標志著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在政治上實現了從同情中國共產黨到公開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的轉變。這個轉變是歷史性的轉變。追根溯源,中國共產黨同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之間的政治合作始于抗戰初期。但是在“五一口號”之前,大家雖然在一起并肩戰斗、相互支持,但還只是政治上的合作關系,并不存在誰領導誰的問題。
“五一口號”發布之后,中國共產黨同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之間的關系發生了歷史性的改變。1949年1月22日,李濟深、沈鈞儒、馬敘倫、郭沫若等55名各民主黨派負責人和民主人士,在聯合發表的《我們對時局的意見》中明確地表示:“愿在中共領導下,獻其綿薄,貫徹始終,以冀中國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獨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國之早日實現”。這是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第一次明確地提出在政治上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這一歷史事實說明,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以“五一口號”為節點,認同了中國共產黨的政治理念,心悅誠服地接受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由此奠定了基礎。這是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政策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是統一戰線和多黨合作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二、“五一口號”對現實的啟示
(一)沒有一個強大的政黨領導,中國夢不可能實現
中國歷史已經反復證明,一個社會發展的鼎盛時期,一定是中央權利比較強盛的時代。從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到一代天驕、康乾盛世,莫不如此。而反觀以“一人一票”為代表的西方民主制度根本無法做到兼顧大多數人民的利益。因為每個人的訴求都是不一樣的,而且投票權還可以被金錢等利益所收買。因此西方國家的多黨輪流執政,最終淪為了不同利益集團為了本集團的利益輪流坐莊、惡性競爭的政治鬧劇。
“五一口號”提出后形成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制度安排,以及后續的不斷演變發展,前提始終都是各民主黨派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在共產黨的領導下開展參政議政、民主監督等工作,這就確保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能夠長期穩固。一個長期穩定、又能代表社會絕大多數階層利益的政權,才能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才能堅定不移鞏固和發展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才能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二)沒有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中國就沒有真正的民主
政黨是由人組成的。是人就會有不足,就會犯錯誤,沒有人是完美無缺的。因此任何一個政黨,無論多么強大,也需要別人的監督和批評,需要別人的參謀和幫助,以便不斷改正錯誤,持續進步。
1945年7月,民建創始人黃炎培先生到延安考察,問毛主席中共如何避免“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周期律。毛主席表示:“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律。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p>
由此可以看出,中國共產黨早在“五一口號”提出的3年前就已經對民主監督有了清晰的認知。“五一口號”傳承了共產黨一貫的民主理念,其所提出的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理念,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海納百川、虛懷若谷的政治氣魄。因此,作為民主黨派,一定要履行好參政議政、民主監督和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協商職能,增強責任與擔當,做中國共產黨的諍友,建良言、獻良策,找準當前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重大任務的切入點、結合點、著力點,積極開展調查研究,推動中央各項決策部署落地見效。
(三)中國的政黨制度是最適合國情的制度,必須堅守
“五一口號”提出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理念,是在中國革命歷程中孕育、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符合中國國情和各黨派利益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政黨學說與中國傳統政治文化、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正確選擇,具有偉大的獨創性和巨大的優越性。
這一新型的政治制度的實踐和發展,形成了世界上最為和諧的政黨關系:既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又有各民主黨派的廣泛參與,使政權具有最廣泛的代表性;和諧的政黨關系強有力地促進整個社會和諧,最大限度地減少社會內耗,避免政黨傾軋造成政局不穩,維護安定團結的社會政治局面;各政黨團結合作有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既保證了這種團結合作穩定有序,又有利于發揮群策群力、集中智慧的優勢,進而確保執政的優質高效。
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刻,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作為民主黨派要通過重溫“五一口號”這段歷史,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道路,堅持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政治制度,團結一致,同心同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1002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