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題專欄 > 慶祝民建北京市委成立60周年 > 征文:與祖國同行
陳工:在民建的大家庭中成長
陳工 2009年09月23日
一、見證中華世紀壇
在北京乃至全國,中華世紀壇已經成為了地標式建筑。我有幸見證了這個新地標從總體策劃到設計、施工、落成的每個細節,還參與了在中華世紀壇上舉辦的一系列大型活動。我收獲最大的,還是在參與世紀壇建設的過程中,結識了時任民建中央副主席、北京市民建主委朱相遠先生,是朱先生對北京建設跨世紀的標志性建筑的執著、對事業與理想的追求,深深吸引了我、激勵了我,不計名利地投身到中華世紀壇的建設中,并于1999年初加入了民主建國會。
雖然時間已過去十年了,但每當我會想起那段緊張而投入的日子,就會抑制不住地激動。
中華世紀壇緣起于全國人大常委、北京市政協副主席、民建中央副主委、北京市民建主席朱相遠教授在1994年提出的一個創意。1997年秋,北京市賈慶林市長召開會議,要朱相遠逐步完善“中華世紀墻”創意,按一定程序討論、報批,付諸實施。此后,北京市領導親自同有關部門對明城墻南側、前門、民族園附近、北土城遺址、北四環計劃中的雕塑公園等進行實地考察,認真研究,最終確定:中華世紀墻選址在玉淵潭南門廣場。
1998年4月16日,北京市下發《關于成立北京市修建中華世紀墻(暫名)領導小組的通知》,指出“二十一世紀即將到來,市委市政府決定修建以表現中華民族幾千年悠久歷史文化和光輝未來為主題的中華世紀墻(暫名),作為千年之交的紀念性建筑物”。 1998年7月,經朱相遠重新改寫《創意》,并經領導小組同意后,“中華世紀墻”改名為“中華世紀壇”。在向社會公開征集到若干中華世紀壇整體設計方案后,最終確定余立博士的設計方案,并采用朱相遠關于乾坤的詮釋。為了確保中華世紀壇建成一流精品,組委會先后聽取了歷史、哲學、美學、文化、藝術和建筑、園林、機械、照明、雕塑、壁畫等各領域,共200多位專家學者的意見和建議,對中華世紀壇的構思與設計進行了不斷的補充、完善。并召開十次專家論證會與一次反論證會,制定《中華世紀壇總體藝術設計方案》。
歌華集團承接了該項目的總體工程,當時我剛剛從清華MBA畢業,被邀請加入歌華。我進入歌華時,對歌華還沒有概念,但覺得參與建設這個跨千年的世紀壇項目很有意義,于是就來到了歌華,擔任中華世紀壇組委會秘書長助理。世紀壇項目是1998年4月策劃,6月進場,1999年底必須完成主體建筑工程建設和外景觀工程。那個時候大家都感覺,這是個難以完成的任務。不過,在集團上下共同努力下,特別是在朱相遠先生的激情鼓舞下,我和大家一道,圓滿完成了任務,在千禧之夜,向全世界展示了她最迷人的風采。現在中華世紀壇不僅是許多大型活動的重要場地,而且擁有中國第一家以世界藝術作為收藏、展示、研究對象的公益性國家文化事業機構——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為弘揚中國乃至世界文化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這段難忘的經歷使我更快地成長起來,而帶領我迅速成長的引導者,就是民建的朱相遠主席。雖然在加入民建之后,由于工作非常緊張,很少有機會參加民建組織的活動,但還是得到民建的認可,并被評為民建風采人物,擔任了西城區民建組織部副部長等職務。在此期間,參加了民建會史、統一戰線政策學習等,和很多會員成了朋友,并相互鼓勵,在本職工作中建功立業。我也因工作成績出色,逐步被提升為歌華集團的副總經理。
二、為東城的發展建言獻策
2006年,歌華集團遷入總部新的辦公樓—歌華大廈,辦公地點遷回了東城區,我也被推薦成為東城區政協委員。這一來和東城區的關系密切了,東城民建趙亞洲主委積極協調,將我的關系轉到了東城民建。由于我負責的歌華創意產業中心建設是中關村科技園雍和園區和東城區文化創意產業聚集區的核心項目之一,在業務上與東城區有密切的聯系,對區域的發展情況了解得多了。特別是通過與兩任中共東城區委書記王學勤、楊柳蔭的接觸,與區委副書記、區長楊藝文的接觸,以及與政協吳弘勇主席、統戰部郭瑞敏部長等等同志的接觸,深深地感到,中國共產黨真不愧為各民主黨派的領導者,是中國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的領路人。近在身邊的共產黨員,更是以他們對事業的執著和奉獻精神,以及對民主人士的尊重和團結,詮釋著共產黨人的信念,激發了包括民建在內的各民主黨派的熱情,積極投身到為區域建設發展建言獻策的工作中。
在擔任東城區政協委員的幾年里,我每年都積極撰寫提案,而且感到提案越來越受到各級政府的重視,有關委辦局給與積極的反饋,努力改進工作。由于參與奧運項目和設施安全保障工作,我還被市統戰部評選為奧運服務保障先進個人,我作為歌華集團奧運火炬手的事跡,也在民建和政協系統通報。這些榮譽,讓我倍感光榮,感到被家人理解與認可的溫暖。更激勵我加倍努力,為民建做更多的工作。
2008年我入選民建東城區委委員、宣傳信息委員會主任,深感任務艱巨、責任重大。在中共市委、市政府以及區委、區政府各項工作不斷深入、強化精細化管理的今天,各級領導了解問題深入而全面,僅僅提出幾條浮于表面的問題、無關痛癢的建議,已經不能完成建言獻策的任務,不能行使好參政議政、民主監督的神圣職責了。只有加倍努力學習,提高政治素養、開闊眼界、提高分析問題和認識問題的能力,才能做好參政黨的工作。為此,我參加了民建市委和區政協、區統戰部組織多種形式的溝通會、座談會和專項培訓,提高參政議政的意識和能力。我開始關注身邊的事情,特別是一些有利于改進政府部門工作的意見建議,并整理成社情民意,向有關部門報送,并積極組織區民建會員報送信息。同年,我成為市民建特邀信息員,還被東城區統戰部評選為優秀信息員。通過編輯《東城民建》報刊,我結識了更多的會員,參與了攝影沙龍的組織和活動,還應邀參加了很多支部和專委會的活動。
現在,我的業余時間幾乎都獻給了民建的工作,也因為參與民建的工作,更多地了解了我們國家的發展。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為新中國60年的發展指明了航向,而60年來一如既往的多黨合作,則為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保駕護航。我為祖國的發展而驕傲,更為我是民建大家庭的一員而自豪!
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華誕之際,我衷心祝愿偉大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祝愿民建這個大家庭更加溫馨和諧! (作者系東城民建區委委員 宣傳信息委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