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胡子”胡厥文
2010年08月25日
1986年剛“市兩會”時,知道“兩會(中國民主建會、中華工商業聯合會)” 領導胡厥文的特點之一是飄逸的胡鬚須,隨著對民建會的了解,我漸漸知道胡厥老的美髯曾有“抗戰胡子”的美名。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65周年,為此,將有關資料整理成文,以茲紀念和懷念我們的胡厥老。 胡厥文,1895年10月7日生于江蘇省嘉定縣(現屬上海市)。青少年時期,他受愛國主義和民主主義思想的影響,痛心于國弱民貧,外侮日亟,立志一生辦工業以振興民族。為此,他在1914年報考了北京高等工業專門學校學習機械。畢業后,志愿到漢陽鐵工廠當工人,后任上海同濟醫工專門學校實習工場主任。1921年他變賣了祖傳的土地,在親友資助下創辦了新民機器廠。以后,又陸續創辦合作五金廠、黃渡電燈公司、長城機制磚瓦公司、石城窯廠等企業,任廠長、總經理職務。他勤奮從業,悉心研究和仿制新的機器,不少產品成本比外國貨低,而質量可與舶來品媲美,為促進民族工業發展作出了貢獻。1927年,他被同業推為上海機器業同業公會主任委員,并連選連任達十年之久。為抵制日貨,組織中華機器聯合公司,并擔任上海市棉布市場理事長職務。 1931年日本侵略者發動了“九?一八事變” 9月24日,上海各界舉行了罷工、罷課以示抗議。胡厥文奔走于機器同業之間,以他熾熱的愛國熱忱,號召同業們行動起來,反對日寇侵略,為保衛中華而盡到一個民族企業家應盡的力量。9月29日機器同業公會召開全體會員大會,由胡厥文、錢錦華,趙孝林組成主席團,討論抗日救國方案。全場群情慷慨激昂,通過7個小時的熱烈討論,通過了《上海銅鐵機器業抗日救國決議》,要求政府出兵驅除日寇出境;組織檢舉日貨會,號召抵制日貨。做出了5項決議。 由于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政策,5項決議案不可能得到當局的支持,但決議案并沒有成為廢紙,在我國和上海人民開展的抵制日貨、禁止與日本交易的運動中,胡厥文積極組織同業投入抵制日鐵的斗爭。他一方面召集公會委員商定把各廠所存日鐵集中到南市區的一處棧房封存,另一方面,為了使各廠仍能開工生產,四處奔走,聯絡了幾家資金較為雄厚的大廠出資組成中華機器聯合公司。為欲購國鐵而缺乏資金的廠家墊款。中華機器聯合公司的成立,體現了愛國企業家團結抗日的決心,促進了抵制日鐵的工作。自此在機器同業中無一家再用日鐵。3年之中黃浦碼頭堆積的日鐵竟達5千余噸而無人問津。對機器業同業公會抵制日鐵的成績,6月19日,上海市商會在會員大會上決議嘉獎。該會封存的60噸生鐵,原擬鑄造紀念碑,不料國民黨政府采取媚日政策,下令禁止抵制日貨,該項生鐵只能發還各廠。 1932年1月28日深夜,日寇在上海閘北、江灣、吳淞等處發動了大舉入侵。當時駐防在上海的蔡廷鍇所部十九路軍,在上海和全國人民抗日高潮的推動下,決心盡軍人守土御侮的天職,與倭寇決一死戰,奮起抗擊入侵之敵,開始了有名的“淞滬抗戰”。 曾與胡厥文早有交往的十九路軍七十八師的翁照垣旅長其所部正駐守吳淞口、虹口和閘北一帶,首當其沖。翁照垣旅長率所部,幾次打退了敵人的進攻。但日軍裝備精良,大多為重武器,且配以裝甲車。十九路軍的武器裝備極差,大多為老式的漢陽造的“七九”步槍,其他武器極少,而且彈藥供應十分困難。當胡厥文得知這一情況后,立即主動與翁旅長取得聯系,表示了機器同業全力支援抗戰的決心和想法。 胡厥文與同業公會有關人士研究后,決定組織彈藥生產。首先將一些易于遷移的靈便小車床、鉗工臺和各種加工工具,運至滬南集中,抽調工人,建立起臨時手榴彈工場;委托中華鐵工廠王佐才組織生產。工人們輪班生產,日夜苦戰,趕制了一批批手榴彈送往前線。根據前線需要,還制造了地雷和攻擊裝甲車的穿甲彈。 不久,胡厥文又根據上海兵工廠廠長阮尚玠的希望,立即通過同業公會組織了40余名優秀的翻砂工人前往兵工廠,支援制造迫擊炮彈。工人們聽說是前線急需的炮彈,即以臨戰的精神投入生產,使該廠日產量一下子增加了五倍,保證了炮彈的供應。 當時,排水量為9800噸的日本海軍第三戰隊的旗艦“出云艦”,是在滬作戰日軍的一個指揮部。它原是日在滬作戰海軍司令野村中將的旗艦,自新任上海日本軍總司令白川大將來滬后,日本陸、海軍司令商討作戰計劃等事均在該艦上舉行,成為日軍發號施令的指揮部。假如能把“出云艦”炸掉,可使其群龍無首,給日寇以致命的打擊。阮尚玠又一次找到胡厥文,商議炸掉“出云艦”之事。因為當時國民黨政府對淞滬抗戰不僅不支持,反而多方阻撓。其上海海軍司令也拒不給抗日軍隊以任何援助。甚至還與日本達成互不攻擊的協議。因此,炸出云艦的任務只能由我們自己想辦法。 經過研究,擬定了由潛水員將水雷推至該艦起爆的方案。為了解決大型水雷的制備,胡厥文和阮尚玠一起到上海兵工廠,在倉庫里找到了一枚舊的水雷外殼。經重新配制引信,裝好炸藥,將其制成了一枚500磅的大水雷。為了使潛水員能在水中推行水雷又不被發現,他們把40只空的火油桶密封好,固定在一起,再將水雷固定在下面,于是成了一枚能在水下推行的大水雷。與此同時,在閔行訓練潛水員的任務也完成了。由于出云艦停靠在虹口武昌路的三菱碼頭前,距外白渡橋北堍日本領事館不遠,戒備森嚴,無法靠近。經研究,他們選擇了對岸浦東作為指揮炸艦的地點。 3月1日中午,炸“出云艦”的行動秘密地在浦東的黃浦江邊進行。浮桶式的水雷在潛水員的推動下,向對岸進發,水雷逐步向敵艦靠近,連接水雷的電纜不斷向江中伸去。遠看水雷已逼近敵艦,敵艦似已察覺,按計算的時間也到了,電閘合攏了,轟的一聲巨響,無數根雪白的水柱射向天空。可惜由于水雷尚未貼著敵艦而先引爆,未能把出云艦炸沉。 這一壯舉在上海引起了強烈的反響。第二天,上海《申報》以《昨午水雷爆發,日艦“出云”幾被炸毀》為題,報導了這條新聞:“昨日下午1時許,在出云艦之外檔,約距該艦有四碼之遠,江內突生水雷轟炸之聲。此水雷炸力巨大,轟然一響,江面之水乃飛起數丈之高,而沿黃浦江之地皮均被震動,附近房屋亦為之撼動,出云艦受震,搖蕩不定。若距離稍近,該艦必難幸免。”《大美晚報》也作了類似報導。壯志未酬,但胡厥文雄心不減,他特意找了一枚大炮彈頭,揮筆在上面寫下“抗日必勝”四個大字,經鍍鉻處理后,放在上海牛莊路合作五金公司辦事處的辦公桌上,以示決心。 五年后“八?一三”事變,上海淪陷,為避免日本人搜查肇禍,合作五金公司會計虞耕莘和工友左灼之將這枚象征著抗日勝利的大彈頭秘密埋藏在水斗下面,一直保存到抗戰勝利。 由于國民黨政府蓄意破壞 ,3月3日,日軍乘十九路軍兵力不足,在瀏河偷襲登陸,迫使十九路軍從上海撤退,日本侵略者便占領了淞滬。日本帝國主義和國民黨政府在5月5日簽訂了《淞滬停戰協定》。 淞滬抗戰只堅持了33天就告結束。這短暫的33天是胡厥文有生以來情緒最高昂的日子,他日夜奔忙在各項抗日救亡活動中,廢寢忘食,甚至都顧不上理發和剃須,以致胡須長了滿腮,人家還以為他準備要做個“美髯公。正是國民政府蓄意破壞上海軍民抗戰,與日本簽訂《淞滬停戰協定》的現實, 給胡厥文兜頭澆了一桶冷水,激起了他對國民政府不抵抗政策的極大憤慨,他一怒之下表示不再剃須,要“蓄之以記國難,等趕走了倭寇時再剃。”自此以后,胡厥文的胸前就飄拂著盈尺的長髯,不到40歲的就獲得了“髯公”的美名。沒有想到胡須一留就是14年, 終于等到了1945年日寇投降,胡厥文才懷著激動歡快的心情將其剃去,于是,大家親熱地將他的這把大胡子稱為“抗戰胡子”,傳為美談。 (任冠英根據有關資料編輯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