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民建北京市委成立60周年而作
常娥:肝膽相照六十載團結奮斗為復興
文/常 娥 2009年11月02日
60年前,中國民主建國會北京市地方組織成立,這是中國共產黨在建國定都北京后在建立統一戰線過程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民建發展歷程中里程碑式的重要成果。那時,民建老前輩黃炎培、胡厥文、章乃器等,都曾予以最熱情的祝賀。從那一天起,民建組織在首都正式亮相,經過60年風風雨雨與中共和各民主黨派同甘共苦,可謂肝膽相照六十載,榮辱與共為復興。為了中華崛起,為了民族復興,民建北京市委領導和團結全市會員,在60年中為首都地方經濟、文化事業等各項發展做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
列寧同志說過:“社會主義不是少數人 一個黨所能實現的。只有千百萬人學會親自做這件事的時侯,社會主義才能實現?!苯ㄔO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極其宏偉、極其艱巨的一項偉大事業,只有實現中華民族最廣泛的團結,最大限度地把各黨派、各民族、各團體、各界人士的意志和力量集中起來,我們的事業才能夠成功。1979年10月,鄧小平同志便明確地指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實現多黨派的合作,這是我國具體歷史條件和現實條件所決定的,也是我國政治制度中的一個特點和優點?!泵窠ū本┦形?0年來在各項工作中所取得的杰出成果,完全驗證了鄧小平同志的英明論斷。
在民建北京市委成立60周年的紀念活動中,最應當總結并值得珍惜的是理論上的成果,是廣大會員在實踐中取得的成功經驗:
其一,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符合中國國情并具有中國特色的政治制度,歷史已證明中國共產黨作為領導核心所形成的強大的民族凝聚力。當前,西方媒體關于“民主、人權”的鼓噪甚是熱鬧,但是我們必須深刻地認識到,在壟斷資本集團操縱下的政黨角逐,無論表面多么“民主”,其本質都是財團意志和金錢統治,只能是虛偽政治的裝飾品。
其二,牢記經濟建設、經濟發展是全國、全黨、全民族的工作中心,牢記我們各黨派要為經濟建設、經濟發展服務的硬道理,以鄧小平同志提出的“三個有利于”為標準,把各方面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推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前進,為中華民族復興做貢獻。
其三,注重發揮我們民建組織在經濟等領域的人才優勢、信息優勢、社會影響優勢和海外聯系優勢,團結、幫助、引導、教育非公有制經濟界在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熱愛祖國,造福社會,為首都社會經濟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60年光陰不過彈指一揮間,然而60年形成的真誠、有效的多黨合作是成熟的。這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需要,也是中華民族復興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