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瑛:淺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民主黨派參政價值觀
(作者系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博士,民建中國社科院支部主任) 2011年01月05日
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作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大決策,中共十七大首次將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納入報告中,并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論述,報告進一步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強調“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充分體現了中共中央對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高度重視。可以說,這既是重大的實踐問題,也是重大的理論問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就是當代中國社會的本質規定、必然趨向和大多數社會成員根本利益的集中體現。其中,人們對美好政治生活的構想及其向往也必然體現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下面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民主黨派參政價值觀之間的關系與作用,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民主黨派參政價值觀的關系
一個社會的價值觀是多元的,核心價值觀卻是惟一的。核心價值觀是一定社會意識形態的靈魂,從深層次穩定恒久地影響著個體或群體的價值判斷、價值選擇和價值實踐。歷史反復證明,只有先進的社會核心價值觀,才能引領和促進社會進步。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之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立足于社會主義經濟基礎之上的價值認同系統,它涉及政治、文化、思想等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集中體現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屬性,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根基,是激勵全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維系全民族團結奮斗的精神紐帶。它是由一系列內涵明確、聯系緊密的社會主義基本價值思想、價值理想、價值精神和價值觀念構成的整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涵蓋了理論價值觀、政治價值觀和道德價值觀的內容。其中,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其靈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其主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其精髓,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其基礎。
政治價值作為價值的一種,是體現政治主客體關系的范疇,客觀的政治價值反映在政治主體的思想觀念中,就形成了主觀的政治價值觀。民主黨派參政價值觀就是民主黨派成員在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對政治客體的作用、意義的總觀點、總看法,它是政治主體在長期的政治生活、政治實踐中形成的一系列關于政治行為、政治關系、政治現象等所具有的意義的相對穩定的認識。這種認識以觀念判斷或是理論的形態表達了主體的政治情感、政治愿望、政治態度、政治選擇、政治理想和信念。在當代中國現階段,民主與公平的參政價值觀成為各民主黨派所普遍認同和追求的政治目標和政治狀態,是評價政治生活和政治發展的基本標準的主導政治價值觀,因而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二、民主與公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范疇
民主、公平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觀。其中,民主表征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關于人民群眾在國家和社會生活特別是政治生活中的地位的要求。公正表征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關于政治倫理規則的要求。因而,民主與公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范疇。
首先,馬克思主義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指導思想,民主與公平的思想是馬克思主義題中應有之義。眾所周知,馬克思和恩格斯的重要轉變是從革命民主主義者向共產主義者的轉變,將民主的理想升華為共產主義理想,民主在他們的政治理論中具有重要地位。同時,馬克思主義的公平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公平是人類社會的崇高境界,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首要價值所在。只有人人共享、普遍受益的公平社會才是未來理想的社會。馬克思主義的創立使人類社會的公平思想第一次建立在科學的現實的基礎之上。
其次,建設一個民主與公平的中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重要追求。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不斷發展具有強大生命力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這既是對人民民主價值和發展規律的深刻揭示,也是對社會主義價值和發展規律的深刻揭示。同時,公平是對制度體制的價值判斷,因此,好社會、善治社會的首要價值就是公平。社會主義不同于人類歷史上其它的社會形態,就在于社會主義能夠為人的自由提供基本的條件,其表現就是共同富裕。
再次,民主與公平既是當今中國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主要內容,也是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體現。民主是人類追求個體解放,獲得人性全面發展的理想目標,體現著人的類本質的內在規定。民主是人性的表達方式,其豐富的價值意蘊在于維護人的尊嚴,保障人的權利,并提供與這種尊嚴和權利相適應的制度安排,從而促進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公平作為調節各種社會政治關系必不可少的準則之一,要求人們履行應盡的政治道德義務與享受應得的政治道德權利對等相稱。人類要想過一種優良、幸福的生活,就有必要運用公平的道德觀來維持社會關系的和諧。
三、民主黨派堅持民主與公平的參政價值觀,
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價值觀在人類的實踐活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導向作用和驅動作用。政治價值觀則是政治主體的行動指南,作為參政黨成員,其政治行為背后必然體現著民主黨派的參政價值觀,這種價值觀不僅決定了民主黨派的政治取向和目標,而且對其代表的一定社會階層成員起著影響和導向作用。因此,民主黨派堅持民主與公平的參政價值觀為行為主體的政治行為提供道德支持和道德凝聚力,是參政黨政治行為的精神動力和方向保證,對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當前我國已進入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這種空前的社會變革,在給我國發展進步帶來巨大活力的同時,也必然帶來社會價值觀的矛盾和整合問題。不斷加大的貧富差距使社會中的困難群體產生了不公平感,進一步加劇了他們心理上的不平衡,使社會穩定存在潛在危機,并導致社會不和諧因素的滋生。這種由不公引發的不平衡心理已經成為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最大隱患。
從政黨利益而言,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利益訴求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始終落腳在全體人民的共同利益之上。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鮮明的體現了對民主、公平價值和現代政治文明的執政追求。同時,民主與公平也是社會主義參政實踐最為根本的倫理要求。民主與公平,實質上就是體現多數人的意志、愿望和利益,從而民主、公平的政治制度下的社會治理,就是要以大多數人的意志、愿望和利益為價值取向。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社會主義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民主黨派作為參政黨,就必須始終把人民、人民利益、人民訴求作為參政議政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一切為了人民”作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本宗旨。因此,民主黨派參政應當強化對人民的情感認同,必須忠實于人民,樹立“參政為民”的情懷。而“參政為民”,就是要就民眾關心的普遍問題和重點難點問題進行參政, 關注的重點是事關國計民生的大事, 而不是一些細微瑣碎之事,必須要抓住民眾反映普遍的問題和關系國家長遠發展的大事。
民建成立之初,以民主和建設為政治宗旨,發表了《民主建國會成立宣言》,提出了“世界要和平、國家要民主、經濟要發展、社會要公平、教育要普及、文化要繁榮”等政治主張,充分體現了民主與公平的政治價值觀,這些政治主張在6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具有極其深刻而重要的現實意義。新中國成立后,隨著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民建提出了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政治路線,逐步形成了“聽毛主席的話、跟共產黨走、走社會主義道路”的行動綱領,從而完成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歷史性轉變,樹立了明確的社會主義參政價值觀。此后,民建的各個歷史時期,在中國共產黨的關心幫助下,不斷加強自身建設、不斷有所新貢獻。作為新時期的民建會員,要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的優良傳統,堅持自我教育,樹立自覺學習的精神,“要創造性地學習、創造性地工作”。通過學習討論,在思想上逐步達到統一,從而使民建全體會員的思想達到更高的一致。實踐充分證明,只有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偉大旗幟,堅持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引領,強化民主與公平的社會主義參政價值觀,民主黨派才能在參政議政、民主監督工作中保持正確的方向,才能充分發揮好社會主義參政黨的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