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的不懈努力,民建北京門頭溝直屬支部結交了一群“特殊”的朋友——鐵窗之內的服刑人員。日前,來自民建北京市委文化委員會和民建門頭溝直屬支部的近50位民建會員,再次前往北京柳林監獄開展“光明行”主題幫教活動。 見到他們,很多服刑人員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他們每年都在盼望著民建朋友們的到來,每一次相聚都會給他們的“鐵窗生涯”增添色彩、帶來啟迪和感化,解決他們心理上、生活上、面對社會時的諸多現實問題。
十一年幫教成為“連續劇” “柳林模式”緣起于民建會員李濤11年前的一個報告。帶著對社會一個小角落——犯罪服刑人員的關注,受北京市監獄管理局清河分局柳林監獄的特聘,李濤2002年成為柳林監獄的一名社會執法監督員。他來到柳林監獄,為服刑人員做了《母親在召喚》的專題報告,贏得了臺下熱烈的掌聲、含淚的目光及會后監獄領導和管理人員的贊同,專題報告此后在分監區輪流播放。 正是這次成功的演講,開啟了一部長達11集,主題為真情幫教的“連續劇”。此后的10年間,《來自家鄉的關愛》、《生命的沉思》、《親人的期盼》、《凝心聚力、共建文明》等針對服刑人員改造的幫教活動形成系列,主題連貫而不斷遞進。 “民建組織和會員在積極履行自身職能的同時,把關心支持監獄工作,關注罪犯教育改造,作為重要職責。每年的幫教活動都深受監獄干警和廣大服刑人員的歡迎,為促進監獄罪犯教育改造工作作出了積極的貢獻。”柳林監獄監獄長梁和利認為。 為充分調動起服刑人員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讓他們從幫教活動中真正受益,民建會員每年都在幫教活動的形式上花心思、下功夫,堅持從服刑人員的內心需求出發,緊扣時代脈搏,堅持不懈地開展針對性的幫扶教育,“把刑期變學期”,送技能、送法律知識、送文化圖書、送體育用品、送文藝演出等等,捐獻的物資總額累計200余萬元。 “連續劇”來到第11個年頭,主題確定為了“教育、就業、人生、夢想”。為了幫助服刑人員刑滿后順利回歸社會、重塑自我,民建會員精心擬定了從今年9月至明年4月,時長7個月共14講的系列講座。講授內容緊扣《光明行叢書》,涵蓋監獄與服刑、道德與踐行、法律與自律、勞動與改造、心理與心態、回歸與融入、理財與規劃、信息與生活、健康與養生,以及時事動態等方面的內容。 “柳林模式”實現“一舉三得” 11年的攜手,讓民建、監獄、服刑人員三方都感受到了“光明行”系列活動的重要意義。 “對于監獄而言,社會志愿者隊伍始終是對罪犯開展教育改造工作的重要力量,是以教育改造社會化助推教育改造系統化建設的重要力量。期待著民建門頭溝直屬支部與柳林監獄繼續齊心協辦,共同努力,為提高罪犯的改造質量,為服從服務于首都社會和諧穩定的大局而共同奮斗,共同開創美好的未來。”柳林監獄副監獄長劉棟梁表示。 對于服刑人員而言,幫教活動則是他們重新迎向新生的一個良好契機。因為民建的社會幫教活動的開展,11年間,有許多服刑人員積極改造,得到了減刑和提前回到自己居住的社區進行監外服刑。還有的服刑人員出獄后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了社會的認可。 對于民建基層組織而言,“柳林模式”成為民主黨派聯系基層開展社會服務工作的典范。民建北京市委常務副主委任學良認為,11年來的堅持不懈體現了民建對服刑人員這個特殊群體的關心,對柳林監獄全體干警和廣大服刑人員而言,民建會員就像是他們的知心朋友。對民建會員來說,幫教活動使他們真正地承擔起了民主黨派成員應有的社會擔當,開創了民建社會服務工作的新領域,創出了自己服務社會的品牌,真正為打造和諧社會建設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并且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與支持,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社會效應。 11年的不懈努力,為的是照入鐵窗的那一縷來自民建的光明,能夠為迷失的人以啟迪、以引導、以溫暖。“一舉三得”的民主黨派社會服務模式不可多得,這樣的“光明行”連續劇值得繼續“拍攝”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