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題專欄 > 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 > 征文選登
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征文
池洋:黨在我心中
作者系民建市委文化委員會委員 2011年11月18日
黨是童年就植入心田的一座豐碑
新中國成立后黨和國家十分重視人民空軍建設。父親作為當年他們省從幾十萬適齡人中,選拔出來的唯一一名通過航校系統學習、實戰預飛,成為新中國成立后國家前一百位空軍飛行員之一,一直是家族的驕傲。從小生活在軍隊的大院里。父母都是中共老黨員。由于家庭環境及父母的言傳身教,我們從小對黨的一份認知就比同齡人深刻。記得在我家的門上一直掛著“光榮軍屬”大紅底的金匾,這是奶奶和外婆睡著了都可以笑醒的榮耀。
從“光榮軍屬”的匾;到部隊大院的環境,在我們幼小的心田里就對作一個黨和人民信任的人,感到由衷的自豪和崇高。從對新中國“一寸山河、一寸血”來之不易的愛國教育;到60年代國家經濟發展困難時期,周恩來總理仍舊提出要保人民空軍建設的高瞻遠矚,在我們童年的記憶中就對黨的豐功偉績、力挽狂瀾,充滿了神圣的敬意。從上學的第一天;到加入少年先鋒隊,做黃繼光、邱少云、雷鋒一樣的黨的好戰士;《唱支山歌給黨聽》最美的歌獻給黨,就一直是我們追求的夢想。
黨在我們心中就是一盞燈、一座橋、一本書;一份光榮、一份堅強、一份崇高;一份執著、一份奉獻、一份責任;一份幸福、一份追求、一份神圣,一份由崇高和神圣凝聚的,需要我們通過不斷努力,為之奮斗和奉獻的人生里程!盡管這份認知是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逐漸加深的,但這完全得益于童年家庭的啟蒙和生長環境的造就;得益于學校的教育和社會的風尚培養。黨是童年就植我們入心田的一座豐碑!
黨是成長中可以對話的心靈導師
從童年抹不去的記憶到成長中對黨的感知,黨就是我成長中可以對話的心靈導師。大學畢業后,90年我辭職下海來到北京。2008年在我的《北京我心中永遠奔騰流淌的河》的一篇征文中,我寫下了這樣的文字:“作為一名外來的北京城市建設者,我也與北京一樣有著許許多多的進步。在這座城市,我第一次加入了中國民主建國會,成為了一名民主黨派人士,從而實現了自己一生的政治追求,尋找到了自己政治生命的歸宿;同樣在這座城市里我加入了工商聯組織,尋找到了自己在參加北京經濟建設中的組織依靠與組織支持。是黨派組織、社會新的階層非公聯誼會組織與工商聯組織,讓曾經在這座城市猶如浮萍的我,成為了北京城市建設之河中落地生根的蓮花,花朵雖小也不名貴,但卻是荷塘月色之中令人難忘的一景。”
在這21年的人生里程中,由一名倍感北漂艱辛的打工族到成為首都新的社會階層非公經濟代表人士,這一成長中的機遇讓我將黨領導的統一戰線這個平臺視為自己尋找心靈花園的重要渠道。經過90年的奮斗、創造、積累,黨和人民必須倍加珍惜、長期堅持、不斷發展的成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每一次理論學習與研修不僅讓自己內心充滿了作為中國改革開放時代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參與者、實踐者、見證者與受益者的光榮感與自傲感;而且讓自己在光榮與自豪中增加了一份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統一戰線以培養教育方式培養教育點亮我了的智慧人生。同時,也讓自己在內心將因學習收獲而激發的一種理想,一種信念,一種精神,一種力量以實踐的方式化為以自己的行動從不同角度詮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真諦的認知和行為。并由此,堅定了自己對黨、對社會主義事業堅定的信念。黨是成長中可以對話的心靈導師。
黨是繼往開來面向未來的同行者
1921年,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進程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近現代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是中國人民在救亡圖存斗爭中頑強求索的必然產物。從此,中國革命有了正確前進方向,中國人民有了強大精神力量,中國命運有了光明發展前景。
90年來,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在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書寫了人類發展史上驚天地、泣鬼神的壯麗史詩,集中體現為完成和推進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第二件大事,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第三件大事,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進行了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開創、堅持、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三件大事,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不可逆轉地結束了近代以后中國內憂外患、積貧積弱的悲慘命運,不可逆轉地開啟了中華民族不斷發展壯大、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進軍,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歷史的中國面貌煥然一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中國的政黨制度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的統一戰線學說政黨理論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創立起來的一個符合中國國情的、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的一個政黨制度。政黨制度是現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反映國家意志、穩定政黨格局的強大功能。民主是社會的標志,是一個國家政治文明的風向標。政黨作為制度的主體,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管理能力與發展能力,遠比其制定制度、駕馭制度更具歷史考驗。其核心是政黨制度是否具有建立完善的民主政治與民主意識的價值管理體系。是否具有其執政的群眾基礎;是否代表大多數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否依法治國;是否在社會管理中體現對民主價值、民主意識的培養與尊重程度。
胡錦濤主席在《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回顧90年中國的發展進步,可以得出一個基本結論: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 總結90年的發展歷程,我們黨保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黨先進性的根本點是: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以科學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堅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始終保持黨開拓前進的精神動力;堅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誠心誠意為人民謀利益,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堅持任人唯賢、廣納人才,以事業感召、培養、造就人才,不斷增加新鮮血液,始終保持黨的蓬勃活力;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正視并及時解決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始終保持黨的肌體健康。
黨是繼往開來面向未來的同行者。事實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不愧為偉大、光榮、正確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愧為領導中國人民不斷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隨著中國改革進程的深入許多大政方針的提出會呈現出跟經濟推進無關,但與政治體制改革推進積極相關的現象。政治體制改革必然涉及權力的社化問題。只有改變體制內權力對資源的占用權,分配權,實現權力社會化的邊際效益最大化,才能從根本上實現社會總量存量的合理分配,縮小差距,彌合社會各階層間的矛盾。政治體制的良性運轉是促進經濟發展的根本保障。政治格局的穩定是社會穩定的前提。根本核心就是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民主政治及其運營監督機制。一方面,解決問題、緩和矛盾最好的方法就是發展經濟實現增長;另一方面,解決矛盾的本質是對權力的社會化分配,既依照憲法做好對公民私權的保護、對政府公權的限制。
關于政治體制改革問題,溫家寶總理表示“堅持依法治國,最重要的是改變權力過分集中和以黨代政的現象,這在當下尤為緊迫”。這也意味著中國執政黨對其政治體制改革的決心和信心。提高執政黨的執政能力,民主治國不僅是執政黨的重要職責任,同時也是擺在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中國政黨制度制度格局下,參政黨義不容辭的責任。
如果說民主需要鮮活的血液,政黨則需要民主作為永遠的動力!體制腐敗絕不應成為中國社會經濟發展中激化人民內部矛盾的導火索。治國安邦絕不能無視“官德正則民風淳,官德毀則民風降” 以及“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真理。同時,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盡管權力社會化改革之路任重道遠,但卻是黨和人民群眾必須通過制度維護和共同努力奮斗去實現的目標。黨是繼往開來面向未來的同行者。在路上,肩負責任我們還有很長的路并肩前行。
黨是流金歲月人生中不舍的詩篇
過去、現在和未來,黨都是我心中值得信任的一座豐碑。黨不僅是成長中可以對話的心靈導師;繼往開來面向未來的同行者,而且還是我們每一個人自我人生流金歲月中那篇珍藏的、不舍的日記。黨的政策是引導我們參與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號角;是開啟我們人生事業征程的奠基石;是風雨同舟一路同行的見證者。
90年來,中國社會發生的變革,中國人民命運發生的變化,其廣度和深度,其政治影響和社會意義,在人類發展史上都是十分罕見的。事實充分證明,在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壯闊進程中,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選擇了改革開放。在這一歷史長河中,我們個人的人生與命運,其實沒有一刻不是與黨緊緊聯系在一起的。
人生只有走過的經歷,沒有走過的回頭。當我們靜下心來,回憶自己走過的人生里程,我們不難發現,其實我們的幸福、理想、追求與愛,都深深地融入了黨的影子。黨就是融入我們思想和靈魂的一座豐碑,是我們在潛意識中早就一直置之崇尚、為之奮斗的信仰追求。“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是我們黨的性質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集中體現,是指引、評價、檢驗我們黨一切執政活動的最高標準。”盡管有時,我們也會因一粒沙子的劃過迷惑了雙眼;或是一塊碎石落下擊傷了心房…但我想那一粒沙子并不能擊倒一座豐碑;那一塊石子并不會動搖大廈的基石。
當我們因《人間正道是蒼桑》而感動流淚;當我們因《亮劍》而驕傲自豪;當我們因《潛伏》而珍惜感動;當我們因《開國大典》而莊嚴自省;當我們因《辛亥革命》而感悟回眸;當我們因《東方紅》而緬懷感恩…說明我們內心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解放事業以及建立的新中國始終還充滿了崇高的敬仰和感動!當我們因國家強大而倍受世人矚目時,我們內心充滿了作一個中國人的驕傲時,我們內心深埋的國家、民族情節就沒有泯滅!
小愛是家、大愛是國。正如胡錦濤主席《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黨除了人民利益,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因為,國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每一個共產黨員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首創精神,拜人民為師,把政治智慧的增長、執政本領的增強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創造性實踐之中。要高度重視并切實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堅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愿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眾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項權益。”、“各級黨政機關和干部要堅持工作重心下移,經常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做到知民情、解民憂、暖民心。要把基層一線作為培養鍛煉干部的基礎陣地,引導干部在同群眾朝夕相處中增進對群眾的思想感情、增強服務群眾本領。”這份貼近民心的語重心常,這份堅定與近距離的期待,時常會讓我有一種:黨就是家鄉那一罐純香的瓦罐排骨煨藕湯,夏天喝除濕;冬天喝驅寒的鄉音般的親切與溫暖。當黨與人民的漁水之情真正融入人民心中,我想百姓“魚歌晚唱,安知我樂?”的幸福就一定會幸福的浮現在臉上。
黨是國家的代表,黨是人民的期待,但國家卻是人民的。歷經90年的蒼桑巨變,我們堅信黨在自我發展、自我完善中會更加與時俱進、更加貼近人民,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為此,我們只有將期待與愛化作責任;將責任化作行動。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讓我們用“小愛是家、大愛是國”的胸懷和情操,去愛我們的黨和國家。與黨一道在繼往開來面向未來的征程中,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同時,要用自己的實踐將這座凝聚了中華民族千千萬萬個熱血青年、千千萬萬條鮮活生命的豐碑擦得更亮!學會珍惜和感恩;學會樹立融個人理想、目標與國家民族利益共同發展的人生規劃。
流金歲月,我們的理想、信仰、幸福、追求、經歷與黨血脈相連。生命就是故事,我們生活在每個零碎的片段里。在我們豐富的世界,黨是流金歲月人生日記中不舍的詩篇!黨是一份永遠留在我們心底的美麗情感珍藏。繁花落盡,我心中仍留有花開的聲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