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七一講話精神,同心同行共譜新篇”征文
學習“七一”講話有感:把群眾放在心上
王永山 2011年09月29日
今年是建黨90周年。90年里,中國共產黨從幾十個人,發展成為幾千萬人,并且團結和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為建設一個民主、富強、文明的國家而努力奮斗著。從這一過程中可以看出,共產黨取得了輝煌的成績,讓世界人民刮目相看。在慶祝大會上,胡錦濤主席發表了重要的“七一”講話,民建北京市委組織干部集中收看現場直播。收看之后,感覺耳目一新,收獲很大。
胡錦濤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高屋建瓴、思想深刻、氣勢豪邁,其中提到“把群眾放在心上”,感觸非常深刻。值民建北京市委開展“學習七一講話精神,同心同行共譜新篇”征文活動,就寫點自己對“把群眾放在心上”這句話的理解。胡總書記“七一”講話的原文是這樣寫的:“只有我們把群眾放在心上,群眾才會把我們放在心上;只有我們把群眾當親人,群眾才會把我們當親人?!?
一、認真思考,積極挖掘,從不同角度理解群眾的含義,掌握群眾關系的基本內涵。
要深刻理解“把群眾放在心上”這句話,首先要弄清“群眾”的確切含義。按現代漢語的字面理解,“群眾”有兩層含義,一是指“人民大眾”或“居民的大多數”;另外則是指“未加入黨團的人”,表示“黨員”與“群眾”的區別,“干部”與“群眾”的區別。
群眾,這一詞,古往今來,不同的文人學者以及政治家都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例如在《荀子·勸學》中提到“群眾不能移也?!?;在《史記·禮書》提到“宰制萬物,役使群眾?!保辉谒纬醢彩?《虔州學記》中“尚可以鼓舞群眾,使有以異於后世之人?!钡f對群眾賦予更高的地位,還是毛澤東的《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的講話》中提到的“有了不起的作用的還是群眾。”
“只有我們把群眾放在心上,群眾才會把我們放在心上”這句話,粗略地看看,感覺象是一句官話、套話,但正是這種質樸之言隱藏著非常深刻的大道理。
為了更好的理解,我們把語句的內容稍微改變一下,范圍縮小些,意思變窄些。比如說只有我們把別人放在心上,別人才會把我們放在心上;只有我們把別人當親人,別人才會把我們當親人。這樣,我們就會感覺這句話與自己身邊的事情聯系得就非常緊密了。也就是說,對于把群眾放在心上這一論斷,不只是涉及到工作關系,也涉及人際關系。人,不是獨立存在的,人與人之間存在著關聯性,這是由人的社會屬性決定的。人是具體的、生活于現實生活中的人。他們的一切行為不可避免地要與周圍所有人發生各種各樣的關系。人總是勞動、生活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之中。因此,馬克思說:“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
因此,正確的處理好人際關系的條件之一,就是把別人放在心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相互作用的,當把別人放在心上,別人才會把你放在心上。生活在現實社會中的人,必然是生活在一定社會關系中的人。這種復雜的社會關系就決定了人的本質,形成了人的社會屬性。群眾關系與人際關系的密切聯系,也是成為日常工作和生活的行為準則之一。
二、歷史經驗證明,曾經使中國共產黨發展壯大的法寶之一——群眾路線,今天仍然具有特別重要的實踐意義。
總結中國共產黨90年的光輝歷史,可以看出,黨的勝利,也是群眾路線的勝利。共產黨雖經歷了半個世紀的風雨飄搖,進行了艱苦的探索和斗爭,但是一天也未曾離開過人民的支持,也一刻未曾忘記真誠地對待群眾。
在革命時期,黨和群眾關系是制勝的法寶。在紅軍初創的三大紀律中,第二條是不拿群眾一個紅薯。后來根據革命斗爭發展的實際需要,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內容做過多次調整,但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卻始終沒變。不拿一個紅薯、不拿一針一線,看似事小,卻體現了中共重視群眾的程度。黨和群眾的魚水之情,展現了人民軍隊子弟兵的形象,成為人民軍隊戰無不勝的力量源泉。正如陳毅同志所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手推車推出來的。戰爭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得人心者得天下,這就是“把群眾放在心上”的真諦。
改革開放時期,黨和群眾緊密聯系造就了快速發展的奇跡。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社會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綜合國力大大增強,國際地位大大提高。而這一變化的歷史動因,就在于改革開放反映和代表了人民群眾的利益要求,就在于黨順民意、謀民利、得民心,因而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我們清楚地記得,我國改革開放的最初突破是從農村開始的,而這恰恰是關心群眾最現實、最直接利益的表現。一個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就充分調動了億萬農民的積極性,使長期受壓抑的農村生產力迅速得到解放。鄧小平同志在總結我國改革開放經驗時提出:必須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判斷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得失成敗的根本標準。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比罕娐肪€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路線和寶貴經驗。這個法寶,在革命戰爭年代起到了巨大作用,至今仍然具有完全的現實實踐意義。
現階段的群眾路線,就是要求我們“把群眾放在心上”,要知民情、解民憂、暖民心,要把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根本點和出發點,要把人民群眾高不高興、滿不滿意作為衡量工作的標準。
三、把群眾放在心上,是重要的參政議政支撐點,引導廣大會員關心群眾、關心發展,積極建言獻策。
今天“把群眾放在心上”這一價值觀,對于黨派工作來說,同樣具有深刻而豐富的時代內涵。目前,民主黨派所處的歷史方位和肩負的歷史使命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中國民主建國會,作為參政黨,處于對外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處于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的條件下,處于社會矛盾瞬息萬變的條件下,我們的工作任務更加艱巨。
參政黨的職責是參政議政、民主監督。我們的神圣使命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共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要求我們的工作重點也要以群眾為中心。新時期,聯系群眾的渠道、方式以及領導群眾實現自身利益的途徑等都出現了許多新的變化。改革開放的日趨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更帶來利益關系的調整和利益格局的變化。如何處理和協調好各種利益關系,真正體現和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成為一個突出的問題,需要我們去認真研究和解決。
把群眾放在心上,這一價值觀,對我們的工作提出了兩點要求:
一是充分發揮廣大民建會員的積極性、創造性,為社會建設貢獻力量。黨派工作的重要內容,就是組織、引導廣大會員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我們要組建參政議政的團隊,讓廣大民建會員認識到加入中國民主建國會的重要職責之一就是參政議政。引導會員結合從事的本職工作,從不同角度對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建言獻策。我們要建設交流的平臺,使得每個人在民建這個大家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得到更多的收獲。我們要建立學習型組織,使廣大會員學習新的知識和理論,共同研究新問題,通過相互學習,提高技能,達到更好地為社會服務的目的。
二是把群眾的生產生活作為參政議政的重要關注點。廣大民建會員,雖然以經濟界人士為主,卻也涵蓋了多個職業、多個領域。因此,相對而言,接觸群眾的面廣,具有一定的覆蓋面和廣泛性。從本職工作出發,密切聯系群眾,關注群眾生產生活,就為更好地發揮參政議政作用打下良好的基礎。通過民建會員代表著群眾的點多面寬,作好調查研究工作,弄清群眾想什么、急什么,查民情,解民困,濟民苦,及時形成調研報告,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向黨和政府建言獻策。從群眾關心的問題入手,圍繞人民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作為參政議政的重要選題方向。 (作者單位:民建北京市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