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吉 ?? 2019年01月16日
人生百年,立于幼學。學前教育被看做是終身學習的開端。從托幼服務到學前教育、從“教師中心”到“以幼兒為本”、從“保姆”“阿姨”到“專業化的”教師……中國學前教育的發展,既書寫在改革開放時代發展波瀾壯闊的畫卷中,也印刻在每個實踐者的生命里。
1978年,改革開放的時代號角響徹神州大地。作為改革開放的受益者,我有幸從出生就體驗到了我國幼兒教育在這40年間發生的巨大變化。40年間,學前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和家庭的重視。人們對幼兒園的期望與要求,已經不僅僅是看護或提供托幼服務,而是對孩子進行有質量的學前教育,為孩子今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這種變化在1989年和2016年前后兩版《幼兒園工作規程》中關于幼兒園任務的不同提法中可見一斑。
1989年,由原國家教委頒布試行、1996年正式施行的《幼兒園工作規程》提出“幼兒園的任務是:實行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幼兒園同時為家長參加工作、學習提供便利條件”。2016年教育部修訂頒布的《幼兒園工作規程》則弱化了幼兒園的托幼服務功能,強化了幼兒園的教育功能,包括對家庭教育的指導功能:“幼兒園的任務是: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按照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實施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幼兒園同時面向幼兒家長提供科學育兒指導。”
從單位責任到政府責任
新中國成立后,為適應社會主義建設、尤其是工業化發展的需要,托幼機構發展的重點在城市。1951年8月,政務院《關于改革學制的決定》提出“幼兒園應當在有條件的城市中首先設立,然后逐步推廣。”要求企事業單位自辦托兒所幼兒園,主要承擔著為本單位職工提供托幼服務的任務,為家長參加工作提供便利條件。托幼服務具有明顯的單位福利性質,企事業單位是舉辦托兒所幼兒園的重要主體。
改革開放后,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特別是在企業轉制和后勤服務社會化的進程中,許多企事業單位辦園被推向市場。2003年頒布的《關于幼兒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03〕13號)明確提出“以社會力量興辦幼兒園為主體”。民辦幼兒園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成為舉辦幼兒園的重要力量。到2009年,民辦幼兒園已經發展到89304所,在總計138209所幼兒園中占比高達64.62%。
但是,長期以來始終未獲解決的學前教育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也在此時全面爆發,入園難、入園貴成為社會焦點問題。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了國家發展學前教育的目標和任務,明確了政府是發展學前教育的責任主體。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提出了發展學前教育的路徑和措施。連續三期學前教育國家行動計劃的實施,使得我國學前教育在短短幾年內實現了跨越式發展。2016年,全國共有幼兒園近24萬所,在園幼兒4414萬人,幼兒園教職工382萬人,學前三年教育毛入園率達到77.4%,超過了中高收入國家73.7%的平均水平。
與2009年相比,幼兒園數量增加了74%,在園幼兒規模增長了66%,學前三年毛入園率增加了27%,教職工數量增長了143%。入園難、入園貴問題得到明顯緩解,公益普惠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初步形成。
從“教師中心”到“以幼兒為本”
理順學前教育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明確政府發展學前教育的主體責任,是改革開放40年間學前教育事業發展取得的重大成果。可以與這一成果相提并論的,是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發生在我國幼兒園內部的、以兒童觀教育觀的改變為先導的幼兒園教育實踐改革。?任何教育改革實質上都是一種“價值先行”的自覺的文化選擇。
改革開放40年以來,隨著《幼兒園工作規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先后頒布,幼兒園教育要“以幼兒發展為本”“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并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等新的兒童觀教育觀逐漸深入人心,成為我國幼兒園教育實踐的基本價值取向。
在新的兒童觀教育觀的影響下,幼兒園教育實踐的面貌發生了從“教師中心、學科中心、課堂中心”到“以幼兒為本、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于幼兒園的環境和一日活動之中”的巨大變化。在廣大學前教育工作者堅持不懈的理論和實踐探索中,適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幼兒園游戲教學模式在形成和發展。
從“保姆”“阿姨”到專業化的“教師”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幼兒教師是提高學前教育質量的關鍵。發展學前教育,滿足人民群眾對于學前教育的期望,必須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幼兒教師隊伍。
改革開放40年,幼兒教師的地位和對幼兒教師的要求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直到上個世紀80年代,幼兒教師還被稱為“阿姨”。改革開放后,隨著大量接受過專業訓練的年輕教師進入幼兒園,“阿姨”這個稱呼不再被接受,幼兒教師開始像中小學教師一樣擁有專業職稱。幼兒園教師隊伍從數量到質量在不斷擴大和提高,1981年全國僅有41萬名幼兒教師,2016年幼兒教師隊伍規模已經超過223萬名。對幼兒教師的學歷要求也在不斷提高,當前幼兒園教師學歷已經以大專、本科為主,研究生學歷的幼兒教師在幼兒園也不鮮見。
為促進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建設高素質幼兒園教師隊伍,2012年教育部頒布出臺了《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明確指出:“幼兒園教師是履行幼兒園教育工作職責的專業人員,需要經過嚴格的培養與培訓,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掌握系統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
《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從專業理念與師德、專業知識、專業能力三個維度14個領域對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出了62條標準,體現了現代學前教育對合格幼兒園教師專業素質的基本要求,是幼兒園教師培養、準入、培訓、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據。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為建設新時代高素質的幼兒教師隊伍提供了行動指南。
改革開放40年、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的學前教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成績仍然與問題并存。當前,我國學前教育公共服務的普惠性程度不高,普惠性資源普遍不足;老少邊窮島地區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嚴重不足,入園率普遍在50%以下;幼兒園教育質量存在較大的城鄉差距、區域差距、園際差距;幼兒教師隊伍數量不足、素質不高、待遇較低。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要高舉改革開放的旗幟,進一步全面深化學前教育領域的改革。
黨的十九大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明確提出要“辦好學前教育”“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幼有所育已經成為黨和政府高度關注的重要民生事項。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下,學前教育工作者不斷探索創新、砥礪前行,必定會創造我國學前教育事業發展更加美好的未來。
(作者系民建通州區會員,北京貞信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責任編輯:劉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