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貴亮 ?? 2024年10月08日

2022年10月,在我居住的通州區潞城鎮,由通州區委統戰部、民建通州區工委、潞城鎮人民政府共同打造的鄉村振興共建基地揭牌并投入使用了。
這座展廳的前半部分展示民建會史,后半部分聚焦黨派助力鄉村振興,因其內容豐富、設計新穎,展覽流量不低,但熟讀民建前世今生的講解員卻不多,于是,工委“講解員培訓計劃”應運而生。
我很幸運地成為“講解員培訓計劃”的第一批學員之一。但這項重要且光榮的任務,也讓我——一個愛好歷史、但從未真正站上過講臺的人——感到壓力巨大。一位優秀的講解員要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要能夠與聽眾建立起積極的交流互動,讓講解過程生動、有趣,而且,這還是一份承擔著“讓更多人了解民建”責任的工作。因此,我意識到自己必須提升專業素養、更深入地學習會史知識。
“培訓計劃”由工委主委金文嶺同志親自帶頭制定。我的“第一課”,是熟讀、背誦電子版講解詞;第二步,是跟隨來自重慶的民建會史專家趙賓老師,到展廳里聽他給大家培訓;此外,我們還到重慶實地學習;最后一步,則是實操,到展廳實地演練、模擬講解。
一系列培訓讓我這個“菜鳥”對會史知識和講解技巧有了初步的掌握。但對于真正為外部參觀者講解,我的內心依然是忐忑不安的。在培訓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趙賓老師的一句話:“如果你想給別人倒出一杯水,你的內涵就至少要有一桶水”。這句話告訴我:講解員應多學習,要有特別強大的知識儲備。
“講解員自己首先要能深入淺出地把握一件事,”趙賓老師還說,“如果只是把展板上的字干巴巴地念出來,那就沒什么意思。用心去講的講解員,應圍繞一張圖片,把它背后的故事講出來。”
在培訓中,我也切實體會到了他是如何踐行這一理念的。他形容自己的解說是在“看圖說話”,帶著我們走到黃炎培訪問延安的仿真場景時,他便講起了毛澤東對黃炎培說“我們是老朋友了”的故事。
對此深感共鳴的我,把從電子版講解詞、網絡上、書籍中、其他講解員口中聽到的會史故事記錄下來,一段一段地修改講解詞,讓它變得更生動、簡潔。在這以小溪匯聚成江河的過程中,我以展板為單位,每天背誦和充分理解記憶這塊展板上的會史資料,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把展板上的會史資料講解出來。
2023年4月,民建市委退休老干部來基地參觀,工委領導安排我進行接待和講解工作,我的“第一次大考”終于來了。
即使經過了這么多準備,真正上場前的我依然很忐忑,但我并沒有因此而退縮。在我初入職場時,一位前輩曾與我說過一段話:“想有一定的提高與發展,肯定要頂著壓力迎難而上。假如一個人現在的能力已經百分百能涵蓋這份工作了,那么他在這個崗位上就已經不是特別合適了。更好的是你的能力可以70%-80%勝任這個崗位,因為這樣就有20%-30%的提升空間。”這段話一直深深烙印在我心中,告訴我想提升自己就要去做“做不到”的事。
這天上午十點,我攥著反復錘煉過的講解稿,早早來到了北京市通州區潞城鎮的鄉村振興共建基地。此刻展廳里還空無一人,我戴上耳麥、站在展板前,想象著即將到來的參觀者,對著空氣排練起來。

下午兩點,我作為講解員第一次登臺,同時,我也成為第一位從通州民建“講解員培訓計劃”畢業的學員。
訪客們的第一站,是在共建基地的入口,黃炎培與毛澤東在窯洞里對談“歷史周期率”的浮雕。我在浮雕前站定,將窯洞對的故事向前來參觀的老干部娓娓道來:
“……黃炎培在延安看得很仔細,過得也很舒心。7月4日下午,毛澤東邀請黃炎培到他住的窯洞里作客,相見恨晚,整整長談了一個下午。黃炎培說:‘我生六十多年,耳聞的不說,所親眼看到的,真所調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部歷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榮取辱的也有。總之,沒有能跳出這周期率。’毛澤東緊緊握住黃炎培的手,信心滿滿地答到:‘我們已經找到了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
“說得很好,很具體也很生動,這是我們民建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件事,正是這次延安之行,使黃炎培先生對中國共產黨有了新的認識,對中國的前途命運有了新的信心,同時他也為日后籌創民建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礎啊。除了窯洞對的故事,咱們的展廳還有其他民建著名人物及其故事嗎?”
老干部們的肯定使我信心倍增,榮譽感也油然而生,我在后續的展廳板塊跟大家講述了民建創始人黃炎培和胡厥文、紅色資本家榮毅仁等仁人志士、民建先賢的感人故事。
第一次講解結束,周圍人的肯定讓我對自己有了更多信心。回顧整個準備過程,我收獲頗豐。首先,我深入了解了民建的發展歷程和重要意義,通過不斷學習、鉆研資料,我對民建為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所作出的貢獻有了更清晰的認識,這極大地豐富了我的知識儲備。另外,我的溝通能力和表達能力也得到了顯著提升。面對不同背景和需求的聽眾,我學會了根據他們的特點調整講解方式和內容,以確保信息能夠準確有效地傳達。
每每看到聽眾們因為我的講解而對民建會史產生興趣,我都會產生極大的成就感,這讓我真正感受到自己工作的價值。
有時,我會因為緊張而導致講解不夠流暢,為了改進這一點,我計劃更多地進行模擬講解,增強自己在聽眾面前的自信,從容應對各種情況。此外,我也會與其他講解員交流經驗,互相學習,引入更多的案例和故事,讓講解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回顧從“會史小白”到鄉村振興共建基地展廳里第一位畢業的講解員的歷程,我成長了許多。未來,我會不斷努力,做得更好。希望能通過自己的講解,讓更多的人了解民建的歷史,重溫民建與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砥礪前行的光輝歲月。
(作者系民建通州區工委綜合五支部副主委,通州區青工委秘書長)
責任編輯:陳璐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