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01月03日
互聯網時代對國家治理提出全新要求,尤其是對民主政治而言。互聯網已經成為公民政治參與、影響社會政治生活的重要渠道。現代國家治理要建立在一套完備的制度體系之上。完善的制度體系是國家治理能力實現現代化的重要因素。因此,網絡政治時代人民政協民主監督的形式也要與時俱進,人民政協利用網絡提升民主監督實效對增強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作用。
一、互聯網時代人民政協民主監督實效性匱乏的原因分析
近年來,人民政協積極履行民主監督的職能,政協民主監督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規范化。然而,由于監督意識不強、監督機制不健全等原因,人民政協民主監督仍然存在很多問題。
(一)從政協民主監督的主客體角度分析,表現在監督定位不明確、監督主客體發展不均衡
人民政協民主監督以中國特色政黨制度和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為基礎,人民政協作為執政黨與參政黨合作共事的平臺,其民主監督的定位和功能主要體現在黨際間的高層政治協商與督促。在一次針對人民政協履職調查中,46.2%的受訪者認為對民主監督職能認識不到位的問題部分制約了民主監督的進一步發展。在當前民主監督的定位上,有88.46%的受訪者認為目前民主監督主要是協商型、諫言型,僅有11.53%受訪者認為是制約型、效能型。監督者及被監督者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對民主監督認識不到位的現象,將民主監督更多地定位為功能性較弱的協商型,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監督職能的發揮。人民政協民主監督的主體是各民主黨派,民主監督是寓于政治協商之中的,它是評價民主黨派參政能力的主要指標,民主監督職能的增強凸顯參政黨的政黨性以及在國家中的政治地位。把人民政協民主監督寓于政治協商和參政議政過程中,結合權力監督和輿論監督提升民主監督的權威性和影響力,深化這一獨特的政治資源,有效制約權力,防治權力異化。因此說,政協民主監督既是協商型監督也是制約型監督。
調查數據還顯示出政協民主監督的意愿不夠強烈。主要表現在:一方面,政協民主監督的主體(實施監督方)缺乏監督積極性,僅有約65%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愿意較為積極地履行監督工作,同時仍存在近35%的受訪者對履行監督職能持不積極的態度。他們認為,監督工作有權力機關的監督足矣,政協的民主監督作用不大,存在著不敢、不愿、畏難的心態。另一方面,有近30%的受訪者認為受監督的部門并不十分重視政協的民主監督,意識不到政協民主監督的重要性和意義,對政協的民主監督存在不在乎、應付了事的態度。再加上實際過程中各民主黨派的自身建設相較于中共存在一定差距,政黨力量稍顯薄弱,因而此種條件下監督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大大被減弱。
(二)從政協民主監督的機制層面分析,主要表現在監督保障機制不健全,監督運行機制不完善
民主監督的體制不完備,使民主監督難以落到實處。80.77%的受訪者認為當前民主監督保障制度及監督程序不夠規范具體。受訪者表示,“在制度框架下,民主黨派、政協委員才能發揮積極作用。”人民政協民主監督的職能要得以發揮,必須完善相應的配套機制,推進民主監督的制度化和規范化,以保證民主監督的規范有序。在當前面臨的問題當中,多半受訪者認為缺少專門的監督機構、民主監督程序不規范等體制問題。
第一,政協民主監督在操作上具有隨意性,監督結果具有彈性。原因在于民主監督缺乏組織保障和程序保障。政協民主監督的組織機構是缺失的,26%的受訪者認為缺乏專門的監督機構,難以推進監督工作落到實處;知情明政是有效行使監督職能的前提,53.8%的受訪者認為當前民主監督知情明政環節不夠暢通。雖然在制度層面上,政協設置了列席會議、定期通報、不定期聽取匯報等形式,但這些方式大多是由監督客體來安排和組織的,所以使得知情具有了一定的被動性。信息是滯后的,有時甚至還傳達不到位,信息流通從中央到地方有明顯的逐層遞減趨勢。還有就是一些信息被有選擇性地告知,使得監督者不能全面掌握情況。信息溝通不暢造成民主監督主體知情有限,影響監督效果。
第二,政協民主監督的形式單一,缺乏與其他形式監督的橫向合作。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作為一種非權力監督,這種性質有利有弊。其弊端表現在,政協的民主監督不是權力監督,監督效果具有彈性,不能只依靠政協單方面的意志。若被監督者不能理解和配合政協的監督,民主監督就很難取得效果。有25%的受訪者對當前政協民主監督與其他監督形式的合作效果表示不滿意,政協的民主監督如果缺乏與其他的監督形式合作,如人大監督、行政監督、輿論監督等,則難以形成一定的權威和社會影響力,不能準確地反映出人民群眾的呼聲與訴求,對整個政協民主監督的大環境也無法產生積極的影響。
二、互聯網時代增強人民政協民主監督實效性的路徑對策
當前,各地方政協對民主監督工作都在進行創新,擁有了很多成功實踐和重要經驗,例如統一選派政協委員擔任民主監督員的制度,就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政協民主監督工作中現存的某些薄弱環節,健全和完善政協民主監督機制,促進民主監督員既“會”監督,也“敢”監督,從而增強民主監督的實效。
(一)為各民主黨派積極發揮民主監督作用創造條件
人民政協是民主黨派政治協商和參政議政的重要場所,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協的突出特點就是它的黨派性,從第一屆到第十二屆全國政協,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一直都是政協的主體,各民主黨派在人民政協組織中都單獨作為一個界別,合起來占政協界別總數的四分之一左右。此外,各民主黨派還有許多成員在政協各界別中擔任政協委員,在政協的各個專門委員會和政協機關中擔任專職領導工作。人民政協秉承“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十六字方針,主要通過提交議案、大會發言等方式,就國家重大問題發表意見和建議等等,這些都與民主黨派的民主監督是相同的。
與此同時,在人民政協,各民主黨派可以黨派為單位進行活動,以黨派名義發表政見,這體現了各民主黨派組織獨立作為政治主體的重要作用。人民政協也可以受中共黨委的委托,以政協黨組的名義召開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參加的座談會、通報會,傳達重要精神,聽取批評意見或建議。人民政協定期組織各民主黨派開展調查研究、特約工作、組織視察等活動,履行政協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的職能。由此可見,民主黨派民主監督職能的發揮與人民政協建設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
作為多黨合作的重要機構,人民政協對民主黨派參政能力的建設給予了大力支持和配合,為各民主黨派發揮民主監督作用積極創造條件。除了保證民主黨派成員在政協委員、政協常委、政協各專委會委員、政協機關干部和政協領導成員中占有一定比例以外,人民政協還不斷加強同各民主黨派的聯系,吸收民主黨派成員參加各種社會考察和調研活動,支持各民主黨派以本黨名義發表意見、提出議案,重視并認真處理參政黨及其成員的提案、信息和舉報,幫助各民主黨派解決參政議政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支持協助各民主黨派更好地履行政治協商和民主監督的職能。
因此,各民主黨派更應該積極參加和密切配合人民政協的工作,高度重視在人民政協中發揮參政黨的整體功能,積極推薦自己的骨干參加人民政協,通過人民政協這個高層次的平臺提出具有一定政治高度的建議意見。
(二)優化監督機構,提高政協民主監督的組織化程度
當前已有的做法和經驗是,人民政協中成立專項民主監督小組,開展專項監督調研工作。如浙江省政協每年都組織一部分政協委員,組成若干個專項民主監督小組,專門針對某一領域或某一問題進行監督檢查。但這樣的監督小組,并不是固定的監督機構。可以據此經驗,再參照參政議政工作委員會的具體模式,在各民主黨派中分別設立民主監督工作委員會,主要工作包括本黨派民主監督的組織、領導以及監督人員的管理培訓等。同時,我們也可以考慮在人民政協中設立各民主黨派民主監督的聯合機構,在基層政協中分設監督小組。主要負責制定監督規劃,包括選定監督課題,明確監督范圍,考核監督結果等,并加強與人大、政府的聯系,指導各民主黨派的監督活動。
組建監督機構,有利于提高民主監督的組織化程度。2013年十一屆湖南省政協第二次主席會議在確定本年度三大重點調研課題時,將“提高政協民主監督組織化程度”列入其中。調研組提出,政協組織內部監督力量比較分散,缺乏進行監督工作的專門機構。民主監督工作大多沒有整體、明確的計劃和方案,監督的隨意性較大,組織效能有待提高。為此,調研組建議,在政協組織機構中明確專門工作部門,具體負責民主監督的協調服務工作,提升民主監督的組織效能和科學水平;要加強橫向合作,注重發揮多種監督的協同效應。2013年北京市政協也針對專項內容成立監督組,目前有財政預算民主監督組、新聞輿論民主監督組和城市管理民主監督組,這些專項民主監督組的成立填補了政協民主監督形式上的空白。
(三)發揮網絡監督作為政協民主監督新渠道的作用
互聯網時代計算機技術的廣泛運用對國家治理提出了全新的課題,尤其是對民主政治而言,“互聯網成為公眾傳遞信息、表達意見、評論時政、釋放情緒的主要渠道,網絡輿論對公眾議程設置的影響越來越顯著,公眾對網絡監督的政治效能感逐步增強,網絡政治監督也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得到公眾青睞,越來越成為公眾對政府公共權力進行約束和監督的利劍”。
網絡監督已經成為公眾對政府公共權力進行約束和監督的重要途徑。網絡監督作為政協民主監督的新渠道,其優勢可以有效彌補政協民主監督的不足,增強政協民主監督的實效性,使政協民主監督在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促進執政黨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以及預防權力腐敗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人民政協民主監督以其高層次、有組織的監督形式,與網絡監督和社會監督相輔相成,能促進執政黨、政府機關以及工作人員依法廉潔科學行政;促進參政黨自身建設,積極利用網絡參政議政。互聯網時代,網絡監督的便捷、開放和效率優勢彌補了人民政協民主監督的劣勢,預示著人民政協民主監督的發展趨向和創新空間必然走向網絡化。
首先,建立現代化政府治理體系,完善社會信息采集機制,暢通監督前的溝通環節和監督后反饋環節。在市政協門戶網站開設“社會賢達人士專欄”,聽取廣泛活躍于網絡的部分精英人士的意見建議,并結合政協重點工作和市民關注的熱點問題有針對性地征集群眾意見建議,定期梳理、及時反映。廣泛搭建民意直通平臺,在網絡論壇中直接開設“提案追蹤”、“監督結果回饋”等欄目,加強提案工作的開放度,讓更多民眾了解關注政協委員的意見建議。每年市政協全體會議期間舉行市長網上接待,利用網絡平臺“現場辦公”,“傾聽”網民呼聲,強化權力機關與人民政協的對接。
其次,積極架構網絡統戰格局,建立微博、微信公眾平臺,爭奪輿論主動權,結合網絡政治監督方式完善民主黨派直接向中共中央提出建議機制。目前民主黨派直接向中共中央提建議的主要方式是雙方領導人參加的高層次政治協商座談會。隨著互聯網的普及,需要在理念上充分重視網絡統戰工作的重要性。因此,一方面需要“成立由黨委直接領導,統戰部門牽頭負責,網絡運營機構、宣傳、信息、安全、民政等相關部門共同參與的網絡統戰工作協調機構”,另一方面,打破政協門戶網站上自上而下的單方面交流方式,拓展多種網絡溝通渠道,例如,建立微信群,開通政協重要領導與中共重要領導直接交流的互動渠道。
最后,掌握互聯網傳播規律,提高政協委員網絡素質和網絡運用能力,構建程序合理、環節完整的協商民主體系,發揮民主黨派成員的溝通橋梁作用,積極擔當網絡意見領袖,實施網絡政治動員,把民主監督寓于政治協商之中。
(本文入選北京市人民政協理論與實踐研究會2015年《發揮人民政協作為協商民主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研討會論文集》)
? ? ??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