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區委 ?? 2017年11月07日
中共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的要求。如何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產業相結合?如何促進醫養結合合的好、養得起?如何為推進養老產業健康發展建言獻策?為此,中共十九大剛剛閉幕一周,民建海淀區委主委、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王玉梅帶領“北京市養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課題組專家,深入海淀區學院路街道調研居家養老工作,以實際行動踐行十九大精神。

二里莊醫養結合照料中心醫師向專家組講解高氣壓氧療儀

專家組實地了解東王莊社區智慧養老助殘服務站情況

專家組與二里莊醫養結合照料中心團隊溝通交流

專家組在學院路街道社區服務中心
11月1日下午,專家組在實地參觀東王莊社區智慧養老助殘服務站、二里莊醫養結合照料中心及學院路街道社區服務中心后,與海淀區學院路街道辦事處團隊展開面對面交流。
學院路街道工委副書記張之放主持會議,北京老齡居養老產業促進中心主任付磊介紹與會專家,學院路街道辦事處民政科科長秦愛光向調研小組簡要介紹學院路居家養老的實際情況,包含學院路街道養老照料中心和養老驛站的建設、老年餐桌、居家養老購買服務及適老化改造等相關情況。學院路街道衛計科科長王薇薇簡要說明了目前街道對特殊家庭,如失獨家庭、獨生子女意外傷殘家庭的幫扶工作和心理慰藉工作。

學院路街道工委副書記張之放
王玉梅主委向與會人員介紹了本次調研的目的。中共十九大勝利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4次提到養老問題,并首次將養老與就業、教育、醫療、居住并列為5大民生領域問題,這意味著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養老都會處于國家戰略層面,受到政府、民間等全社會的關注和重視。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是全黨全國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首要政治任務,學院路街道的調研是我們貫徹十九大精神的第一站。

民建海淀區委主委王玉梅
交流中王玉梅主委表示,學院路街道居家養老工作,在需求摸查、資源整合、供需互通、醫養結合、部門協同配合等方面都扎實有序,特別是二里莊醫養結合照料中心的醫養結合模式,這些都可作為借鑒經驗。
談起面臨的困難,學院路社區服務中心主任佘瑞芳著重提到失能老人康復治療報銷時間限制問題:多數重癥病后遺癥老人需要長期看護,并非一年兩年就可痊愈,如果沒有長期護理,老人的各項功能逐步退化,從而失去自理能力。
對此,王玉梅主委表示,談到醫養結合中的醫療服務,無疑是老年人最基本的剛性需求,近年來政府在這一方面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政策的效果似乎并不明顯。納入醫保范圍的醫養結合的養老院數量太少,遠遠滿足不了老人對看病的剛需。而不納入醫保范圍的醫療服務對于老人使用上來說有很大經濟上壓力;在養老機構中開設老年病院、康復院、醫務室等醫療衛生機構必須滿足相應的條件才能得到批準,而要達到這樣的條件就會給養老機構的運營增加很高的成本,包括設施設備的投入和長期的醫務人員費用,但由于單一養老院服務的老人的數量遠遠達不到規模效應,醫務室等就會成為養老機構的沉重的經濟負擔;若養老院的醫療服務納入醫保,則需區分清楚醫保、長照、護理之間的界限,能夠根據不同情況按照標準進行補助。總之,梳理規范養老服務補貼相關政策迫在眉睫。
專家組一致認為,不管是醫養結合還是養老本身都有太多難題,只有深入一線機構和街道社區才能了解養老現狀,從而結合問題研究對策,有的放矢地做出符合實際的解決方案,為養老供給方式改革助力。
民建北京市委經濟委員會委員王新紅、民建海淀區委社會服務委員會副主任馮戎、首都醫科大學護理學院教授劉均娥、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經濟系主任李衛東等專家組成員一同參加本次調研。

專家組與海淀區學院路街道辦事處團隊展開面對面交流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