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曄 ?? 2017年11月15日
11月10日至12日,民建海淀區委組織區委委員、基層組織負責人和專委會負責人赴重慶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此次活動旨在學習踐行中共十九大精神,重溫民建會史、緬懷先烈、弘揚傳統,堅守合作初心、繼續攜手前進。民建海淀區委副主委王穎、徐春財、郭斌、秘書長李春霞參加活動。
重慶不僅是長江上游地區的經濟中心,更是民建積極投身新中國的成立、革命和建設事業,堅持與中國共產黨親密合作的重要見證之地。11月10日下午,海淀民建一行來到中國民主建國會的成立地點——復原的重慶市白象街西南實業大廈參觀學習,如今這里已經成為中國民主建國會誕生地紀念館。

趙賓館長專程接待了海淀民建的同志們,他也是一名民建會員,雖有“館長”的名頭,其實是紀念館的“義工”,并且完全是義務為來自全國各地的民建同志及普通參觀者講述活生生的民建歷史。
在趙賓館長近三個小時聲音洪亮、信息量極為豐富的講解中,會員們了解到:民建的成立,雖源自于被迫內遷到重慶的東南沿海工商業者的政治需求,但是在成立時期卻是得到了中國共產黨的大力支持。中共的先驅周恩來同志應邀為后來成為民建創立者的眾多工商業翹楚發表過《當前經濟大勢》的演講;民建成立后的工作人員中有中共黨員;當時中國共產黨在國民政府治下合法出版的《新華日報》第一個在頭版頭條刊登了民建成立的新聞。而民建主要創辦人、也是中國民主同盟的創辦人黃炎培前輩的次子黃競武同志,在1949年五月上海解放前夕,為阻止反動政府從“中央銀行”偷運黃金白銀,壯烈犧牲,成為革命烈士。海淀民建的會員們久久沉浸在中國民主建國會成立時那波瀾壯闊、血雨腥風的凝重歷史中,他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習近平同志“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含義,更加對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充滿信心。這里要特別強調,作為中國民主建國會誕生地的重慶市白象街“西南實業大廈”的復原重建,資金幾乎全部來源于重慶地區的民建企業家會員。而這個建筑的所有權歸所在地政府所有,民建與其協議有永久性使用權。“館長”趙賓,本來也是一位民建會員企業家,為了這個中國民主建國會誕生地的籌建和運行,將企業交給子女打理,自己義務做起了講解員。
11月11日一大早,會員們趕往歌樂山下的渣滓洞、白公館參觀。雖是周末,場館里、沿路上依然滿是參觀者,沿路不乏來自鄰省的車輛。這兩個關押革命先輩的場所局促狹窄,人們幾乎都是摩肩接踵,但會員們緊鎖眉頭、目光深沉,絲毫沒有在意別人無心的碰撞或踩踏。因為在這里,大家真正感受到了一次巨大的精神洗禮。在白公館、渣滓洞的展示里,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定格在了1949年11月27日“大屠殺”的夜晚,而那一天已經是新中國建立近兩個月。國民黨反動派此時已經是大勢已去、困獸猶斗。一幫特務、無恥之徒,喪心病狂,對我革命先烈展開無原則的屠戮。
參觀中,會員們了解到英雄“江姐”江竹筠烈士,與關押在一起的諸多先輩,犧牲時年齡從22歲至45歲,正值一個人人生的最輝煌歲月。那些年輕鮮活的生命,竟然在新中國建立之后、在11月27日一夜間隕歿,無不令人扼腕嘆息,這一天,距離重慶解放僅僅三天時間。會員們一直感慨于以“江姐”為代表的革命先烈堅強的意志、崇高的人格;唏噓于先烈們能夠忍受各種酷刑、精神摧殘。
回酒店的路上,車上一片沉默,大家都在沉思:是什么讓這些看起來與我們沒有不同的人、而且都是年輕人如此的意志堅強?因為他們是有理想、有信仰的人,正如今天對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信心十足、篤定信仰一樣。大家的共識是:沒有先烈們的犧牲,不會有今日我們信心滿懷的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特別指出,在白公館、渣滓洞被屠殺的烈士中,有十幾位烈士的名字后面,赫然寫著“民盟”的政治身份——民主黨派與中共“榮辱與共、肝膽相照”的關系,躍然心頭。



12日一早,海淀民建一行參觀國內唯一的“中國民主黨派歷史陳列館”。這所高達四層、展區面積近一萬平方米的建筑,是在中共中央統戰部、全國政協和重慶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立起來的,它如井岡山、延安、西柏坡等中共“紅色紀念地”一樣全年無休免費向公眾開放。展館里對八個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建立、發展歷程進行了詳實的介紹。難能可貴的是這里所搜集的資料十分豐富,許多資料所透露出的信息是前所未聞的。例如1945年國共雙十協定談判期間,中共領導人毛澤東同志在重慶的言行舉止竟然全部被國民黨特務監視。這些資料后來為“中國民主黨派歷史陳列館”委托第三方從拍賣會上高價購得。正是在重慶期間,毛澤東同志多次與我們民主黨派的先輩見面、會談,這為后來召開新政協、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奠定了基礎。
下午,會員們來到此次活動的最后一站——中華職業教育社社史陳列館。中華職業教育社是民建創始人之一黃炎培早在1917年就創辦的職業教育的學術研究機構,是中國現代第一所職業教育的專門機構,為中國后來的現代職業教育搭建起基本的框架,奠定了基礎。正是因為這一段淵源,新中國建立后形成了一個慣例,中國民主建國會的領導人必然是中華職業教育社的理事長。今年是這所機構的百年華誕,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同志為中華職業教育社的百年華誕發去賀信。在陳列館里,大量的史料講述了這樣一個民間教育機構和職業培訓實體的艱辛歷程。在展覽的“序言”部分,會員們看到了黃炎培所倡導的職業教育的理念:“謀個性之質發展,為個人謀生之準備,為個人服務社會之準備,為國家及世界增進生產力之準備”。據民建會員、陳列館館長陳珍平介紹,在他看來,黃老的教育理念放在今天都是先進的:教育的本質是“樹人”而非“造器”,今天提倡“工匠精神”,更為看重的是“精神”而非“工匠”,從中華職業教育社走出的學生,后來有很多成為國家和民族的棟梁,如犧牲在渣滓洞的革命烈士“江姐”江竹筠,還有小說《紅巖》監獄斗爭的領導人“許云峰”的原型中共黨員許小軒烈士,他的公開身份是中華職業教育社的會計,是中華職教社為他提供的掩護。

在絲絲細雨中,海淀民建一行人告別了初冬略顯寒意的“霧都”重慶,然而大家心里卻久久難以平靜。此次重慶之行,大家總結至少有三大收獲:首先,是對民建和其他兄弟黨派的歷史有了前所未有的知識更新,補充了原來那些書本里遺漏或者限于篇幅未能收集到的信息;其次,對于中國共產黨與八個民主黨派的合作,有了深入的認識。從舊社會走來、從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時刻走來,民主黨派與中共真是患難與共、同克時艱,人民共和國的歷史永遠抹不掉中共與民主黨派合作的功績,進一步增強了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自覺性和堅定性;第三,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更加堅定了同志們對中共十九大報告所提出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同時也更深入地理解為這個奮斗目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的雄心。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