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報》 ?? 2019年09月12日

一九四五年,黃炎培與毛澤東在延安交談。
在延安期間的7月4日下午,毛澤東專門邀請黃炎培和冷遹到他家里做客,與他們推心置腹地長談了一個下午。毛澤東問黃炎培,來延安考察了幾天有什么感想?黃炎培坦率地說:“我生六十多年,耳聞的不說,所親眼看到的,真所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團體、一地方乃至一國,不少單位都沒有能跳出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時聚精會神,沒有一事不用心,沒有一人不賣力。也許那時艱難困苦,只有從萬死中覓取一生。繼而環境漸漸好轉了,精神也漸漸放下了。有的因為歷時長久,自然地惰性發作,由少數演為多數,到風氣養成,雖有大力,無法扭轉,并且無法補救。也有因為區域一步步擴大了,它的擴大有的出于自然發展;有的為功業欲驅使,強求發展,到干部人才漸漸竭蹶,艱于應付的時候,環境倒越加復雜起來了,控制力不免薄弱了。一部歷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榮取辱’的也有。總之,沒有能跳出這個周期率。中共諸君從過去到現在,我略略了解了的,就是希望找出一條新路,來跳出這個周期率的支配。”
聽了黃炎培一席肺腑之言,毛澤東高興地回答:“我們已經找到了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
黃炎培說:“這話是對的,只有把大政方針決之于公眾,個人功業欲才不會發生,只有把每個地方的事,公之每個地方的人,才能使得地地得人,人人得事。把民主打破這周期率,怕是有效的。”
1949年2月,黃炎培在中共地下黨的幫助下,逃脫了國民黨特務的嚴密監視,潛離上海經香港轉赴解放區。他于當年3月25日平安到達已經解放的北平,從此展開了他生命史上新的一頁。
黃炎培到達北平的當天下午,就和沈鈞儒等民主人士一起赴西苑機場迎接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中共中央領導人進入北平。當天晚上,毛澤東就設宴與沈鈞儒、黃炎培等20多位民主人士會面歡敘。
隨后,毛澤東還幾次邀集黃炎培等民主建國會的領導人,商談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籌備工作、民建的前途和革命分工問題,希望黃炎培多在民族工商業者中做工作,為解放上海出力。黃炎培隨即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通過廣播向上海人民致意,要求上海人民行動起來,迎接上海解放。
就在當時,美國國務院發表了關于中國革命的“白皮書”。黃炎培立即撰寫了批駁的文章在《人民日報》和《展望》周刊上發表,并以民主建國會的名義發表聲明,予以駁斥。聲明發表的當天,毛澤東就親筆寫信給黃炎培說:“聲明寫得極好,這對于民族資產階級的教育作用當是極大的。民建的這一類文件(生動的積極的有原則的有前途的有希望的),當使民建建立自己的主動性,而這種主動性是個政黨必不可少的。”黃炎培懷著深深的知遇之情,立刻給毛澤東寫了回信,表達了他感激和興奮的心情,“希望主席時時指教”。
毛澤東接到黃炎培的復信后,隔天又第二次致書黃炎培,信中說:“八月二十四日大示敬悉,很高興。民建此次聲明,不但是對白皮書的,而且說清了民族資產階級所以存在發展的道理,即建立了理論,因此建立了民建的主動性,極有利于今后的合作。民建辦事采用民主方式亦是很好的,很必要的。此種方式,看似緩慢,實則迅速,大家思想弄通了,一致了,以后的事情就好辦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黃炎培擔任政務院副總理兼輕工業部部長。他全力以赴地努力開展工作,并且從不隱瞞自己的觀點,經常把自己的思想認識和看法意見向毛澤東和盤托出。毛澤東十分重視黃炎培的誠摯諍言,對他的一些錯誤觀點,也能及時、耐心地予以幫助。
責任編輯:劉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