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民建簡史 |
| (1949-2014) |
中國民主建國會北京市委員會(簡稱民建北京市委),是中國民主建國會的省級地方組織,前身為民主建國會北京市分會,成立于1949年8月。目前,北京16個行政區域都建立了民建組織,包括4個區委、5個工委、1個總支、6個直支,共有173個支部,8197名會員。 民建北京市委設有經濟、理論、聯絡、人資環、法制、婦女、文化、企業、金融9個專委會和央企小組。市委機關設有辦公室、組織處、宣傳處、調研處、研究室、社會服務與聯絡處6個處室。 北京民建歷任主要領導人分別是:南漢宸、孫曉村、傅華亭、浦潔修、王之泰、朱相遠、王永慶。 65年來,在民建中央和中共北京市委的領導下,民建北京市委經歷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歷史實踐。 ??????一、建國初期的政黨實踐(1949年-1978年) 民建北京市分會自1949年8月成立之后,積極投身抗美援朝運動,參加打擊奸商、平抑物價的斗爭,組織會員踴躍認購人民勝利折實公債,開展救災募集寒衣等活動,團結帶動廣大工商業者于1956年初實現全行業公私合營。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后,貫徹民建“聽毛主席的話、跟共產黨走、走社會主義道路”的行動綱領,開展增產節約運動,搞好公私合作共事關系,推動會員進行自我教育,提高愛國主義、社會主義覺悟,收到積極效果。 (一)民建北京市委之起源——新知識座談會 1949年1月底,北平和平解放。3月,民建總會章乃器、施復亮、孫起孟等人由香港到達北平,和會員肖心之等人商議,決定發起“新知識座談會”,宣傳革命道理和新民主主義經濟政策。3月13日,在歡迎民建總會負責人的茶話會上,總會的幾位同志就東北解放后的觀感及在新民主主義制度下的工商業前途展望等作了講演,深受與會者的歡迎。大家決定,今后按期舉行這樣的聚會,并根據人們對新知識的渴求,定名為“新知識座談會”。這次聚會點燃了民建在北平開展工作的火種,成為民建北平市分會從醞釀、籌備到成立的搖籃。 ? 經籌備,民主建國會北平市分會于1949年8月21日在協和禮堂舉行成立大會。孫起孟做籌備經過報告,黃炎培作重要講話。大會通過《民主建國會北平分會會章》,選舉產生民建北平市第一屆理事會,南漢宸任理事長,凌其峻任副理事長。 自1949年3月到1953年6月,“新知識座談會”共舉辦153次,參加人數達2萬人次以上,為民建北平分會的成立打下了堅實的思想基礎和群眾基礎。其后,對團結知識分子,引導和幫助廣大工商業者提高對國家政策法令的認識和理解,走上社會主義康莊大道,起到積極的作用。 (二)積極投身抗美援朝運動 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美國政府悍然發動侵朝戰爭,黨中央提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神圣號召,國內掀起了遍及城鄉的抗美援朝運動。民建北京市分會組織廣大會員及所聯系的工商界群眾,積極投身了這場運動。 針對社會上的親美、崇美、恐美思想和怕“引火燒身”的模糊概念,分會先后舉辦了二十多次報告會,揭露美帝國主義的侵略暴行,鼓舞廣大成員的愛國熱情。尤其是第77次“新知識座談會”,郭沫若副總理應邀做《反對美國侵略臺灣和朝鮮》的報告,到會600余人,創造了參會人數的最高記錄。 1950年7月18日,分會和北京市工商聯籌委會召開首都工商界反對美帝國主義侵略臺灣、朝鮮動員大會。7月22日,分會舉行臨時會員大會,反對美帝國主義侵略朝鮮。11月7日,舉行首都工商界“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大會,提出了五項愛國公約。分會堅決貫徹民建總會11月18日發表的《關于“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運動的宣教要點》,發動廣大會員參加這一歷史性的斗爭。12月9日,與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舉行大會,聯合發表《“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宣言》。會上,首都工商界向中國人民志愿軍捐獻皮手套2100副、棉手套110副、毛背心400件、毛巾9666條、襪子1029雙、慰問袋50個,其它物品244件。會后,傅華亭、劉一峰、浦潔修等率領北京市工商界5萬多人舉行慶祝平壤解放、反對美帝侵略示威大游行。這一示威游行,帶動了全國21個城市,僅12月份就有70多萬人參加,掀起了抗美援朝運動的高潮。 1951年6月1日,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發出“關于推行愛國公約,捐獻飛機大炮和優待烈軍屬的號召”。民建會員、仁立公司總經理朱継圣、副總經理凌其峻在全體員工的倡導和支持下,代表仁立公司捐獻飛機一架,“仁立號”成為第一架捐獻抗美援朝的飛機,此舉得到毛澤東主席和廣大人民群眾的贊揚。7月28日,分會正式成立了“抗美援朝捐獻委員會”,要求廣大會員積極響應“六一號召”。在捐獻活動中,北京工商界共捐飛機31架。9月18日,分會副主委傅華亭在北京人民廣播電臺舉辦的廣播大會上報告北京市工商界增產捐獻的情況,并表示在原捐獻飛機31架的基礎上再捐9架共計40架。當天,全市工商界紛紛前往銀行繳納捐款,僅3個小時就繳款23億6295萬元。至12月捐款額達648億多元(舊人民幣數額,1萬元為新人民幣1元),購買43架噴氣式戰斗機還有余。增產捐獻活動充分表現了廣大會員及其聯系的工商業者的愛國熱忱。 分會的孫孚凌、莫藝昌、隋經仁等人還參加了以賀龍元帥為團長,民建總會副主委章乃器為副團長的慰問團,赴朝進行慰問活動。通過參加抗美援朝運動,工商界特別是民建會員普遍受到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教育。 (三)推動全行業公私合營 根據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對私營工商業實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中鼓勵國家和私人合作發展國家資本主義的精神,1950年底,中國私營金融業首先實行全國性的全行業公私合營。1952年12月,北京全部私營銀行、錢莊實行了公私合營,它們中許多是民建會員的企業,如北京市分會委員湯紹遠響應黨和政府發展生產、繁榮經濟的號召,1950年9月成立“興業投資公司”,扶植了許多企業,于1954年實現了公私合營。合營較早的,還有分會主委傅華亭開設的唯一面粉廠、分會委員隋經仁開設的中華科學公司、分會委員倪家璽開設的義利食品公司。 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公布過渡時期總路線: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把資本主義工商業逐步地納入國家資本主義軌道。分會采取舉辦學習班和報告會等方式,向廣大會員傳達中共領導人的重要講話和貫徹落實11月19日民建總會全體委員會會議精神,要求工商業者會員愛國守法,積極改善生產經營;接受社會主義改造,爭取把自己的企業推上國家資本主義的軌道。 1954年1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召開開展公私合營工作計劃會議。分會根據會議精神進行了部署,對具有特殊信譽、傳統風格、規模較大、國計民生需要的私營工商業大戶先進行公私合營。首先進行單個合營的試點,選擇了民建會員常子久經營的大有糧店等企業,然后總結經驗進行推廣。民建副主委樂松生經營的同仁堂國藥店、分會委員焦寰五經營的瑞蚨祥綢布店及民建會員雷紹瑜經營的東來順等30多個企業,都先后單個進行了公私合營。這些委員和會員的帶頭合營,帶動了其它民營企業。 根據中共中央提出統籌兼顧,歸口安排,按行業進行改造的方針和由單個公私合營改為一連串企業以至全行業實行公私合營的要求,1955年11月,北京市的面粉、電機、化學制藥、機器染布和機器制造5個以民建會員為主的行業都實現了全行業公私合營。12月,分會向廣大會員傳達了毛澤東在全國工商界代表人士座談會上的指示,并組織會員學習陳云關于私營工商業實行全行業公私合營的幾項具體指示及彭真市長的講話。通過傳達學習,工商界迅速形成合營高潮。 1956年1月10日,北京市人民委員會召開了私營工商業公私合營大會,宣布全市35個工業行業3990家私營企業和42個商業行業的13973戶私營坐商,共計17963戶私營企業全部被批準公私合營?!度嗣袢請蟆钒l表社論《改造私營工商業的偉大勝利》,指出“北京市的工商業已經全部過渡到國家資本主義的高級形式,這是全國第一個全市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公私合營的城市”。1月15日,分會的工商界會員參加了有20多萬人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慶祝社會主義改造勝利聯歡大會。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等中共中央領導同志出席大會。分會副主委樂松生代表全市工商業者向毛主席敬獻了喜報,一同登上天安門城樓的還有分會副主委浦潔修、凌其峻。 二、新時期的重要作用(1978年-1996年) 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的指引下,民建召開了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了“堅定不移跟黨走、盡心竭力為四化”的行動綱領,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上來。民建北京市委積極探索和實踐,開創具有自身特色的新途徑,取得顯著成效。 (一)開展經濟咨詢服務 1980年,民建市委和市工商聯(時稱市兩會)設立咨詢辦公室,統管經濟咨詢業務。1981年8月,召開咨詢服務工作會議,經濟咨詢服務工作走上了有組織的提供專業、專題咨詢和政策咨詢發展道路。 自1982年10月起,民建市委向內蒙古昭烏達盟等地的10家皮毛、皮革工廠,先后派出21批46人次的技術咨詢隊伍,幫助內蒙古的皮毛、皮革加工業發生根本的改觀。 1985年5月8日,成立工商經濟咨詢服務公司,后更名為北京工商經濟技術開發公司。8月27日,民建市委浦潔修主委和市工商聯孫孚凌主委率團赴內蒙古赤峰市考察。同年,在內蒙古自治區的8個旗、市建立糖果、糕點、制革、針織等9個專業產品的生產。其后,又發展到哲里木盟、呼倫貝爾盟等18個旗及遼寧、山東、湖南、安徽、甘肅、河北、青海等省市。 1986年以后,北京市工商經濟咨詢服務公司根據需要,成立人才技術開發部,經濟咨詢從單一向全面、技術服務從一般到專業、經濟合作從國內到國際方面深入發展。如對內蒙古烏蘭浩特針織廠的針織產品由原材料選購、工藝革新、生產管理,直到成品市場的開拓全面進行咨詢,僅1年時間效益就增長了10倍。 1987年,貫徹兩會中央咨詢工作會議精神,咨詢工作由中部地區向西南部發展,由中低檔技術產品向中高檔發展,由微觀咨詢向宏觀咨詢發展,不斷拓寬咨詢領域,提高經濟社會效益。民建市委組織專家到青海湟中縣進行養魚定點咨詢,攻克高寒地區養魚的技術難點,達到池塘養魚畝產303公斤,網箱養魚畝產1.5萬公斤,協助當地脫貧致富。 “七五”期間,民建市委共派出咨詢人員2127人次,完成咨詢項目1146項,接受咨詢單位1076個,咨詢地區遍及17個省、市、自治區的37個市、旗、縣,為當地的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民建市委連續3年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先進單位。1992年在北京市召開的第二次統戰系統先進集體、先進個人表彰會上, 31名會員和2個集體受到表彰。1993年,民建市委作為先進集體參加了全國智力支邊扶貧經驗交流暨表彰會。 (二)開展工商專業培訓 從1980年起,民建市委在積極開展經濟咨詢服務的同時,遵循民建中央、全國工商聯“揚長避短、拾遺補缺、穩步前進、講求實效”的工作方針,根據社會的需要,開展工商專業培訓工作。 為加強培訓工作的組織與領導,成立了工商專業培訓辦公室,以待業青年文化和技術培訓為主,后來發展到在崗職工的專業培訓,繼而對老少邊窮地區提供技術培訓。1987年以后,根據中央的部署,又開展軍地兩用人才培訓、高教自學輔導與高層次的專業技術培訓等。十余年來共培訓各類人才7萬余名。 1992年至1997年間,民建市委教育中心、工商職工中專和各區工委所辦的學校,堅持社會主義教育方向,舉辦各類專業培訓班808班次,培訓學員37907人次,涉及財務會計、企業管理、計算機、機電技術、建筑裝飾等十幾個專業。1988年成立的“北京市工商職工中?!痹?997年至2002年間免費培訓下崗、失業人員1286名,并想方設法安排他們再就業,獲得北京市勞動局的表彰。1993年,民建市委創辦了 “北京建華實驗學?!保蟾鶕艺?,并入“十一學?!?。 三、新世紀的光榮使命(1997年至今) 在中共十五大精神指引下,民建召開了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確立建設理論上清醒、政治上堅定、組織上鞏固、機制上健全和充滿活力的致力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參政黨的目標。民建北京市委在民建中央和中共北京市委的領導下,發揚民建優良傳統,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切實履行參政黨職責。2012年5月換屆以來,民建北京市第十屆委員會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政治交接為主線全面加強自身建設,以改進作風為抓手努力提升履職能力,各項工作取得了新的進展和良好成績。 (一)積極參政議政 民建市委始終把參政議政工作擺在突出位置,帶領各級組織和廣大會員,圍繞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戰略部署,針對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的熱點、難點問題,為促進首都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社會和諧廣謀良策、多做實事。 建言獻策是民主黨派參政議政的重要途徑。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奧成功。民建市委積極促進和推動奧運籌辦,全力開展奧運風險防范評估工作,圍繞繼承奧運遺產和鞏固奧運成果建言獻策。先后完成了《關于設立“2008年北京奧運會財經監督特別委員會”的建議》、《關于北京實施“一城帶八城”的奧運戰略,全方位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建議》以及《承接綠色奧運理念,推進綠色經濟的發展——關于北京綠色經濟轉型的研究》等多篇調研報告,為黨和政府科學民主決策提供參考。 2003年3月至6月,非典肆虐京城。民建市委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及市委市政府關于一手抓抗擊非典,一手抓經濟發展的指示精神,聯合市政協經濟科技委員會召開“抗擊非典與首都經濟發展”研討會,成思危、路明等民建中央領導出席會議,蕭灼基、任若恩、王安耕等民建學者深入探討非典對北京經濟的影響,為北京經濟社會的發展獻計出力。會后,市委整理形成了萬余字的研究報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王惠文提出的“SARS疫情的狀態評估和預測建模研究”得到國務院領導的重視和批示,她領導課題組的研究結果在北京市編制非典應急預案中被采納。 近年,民建市委積極探求參政議政工作新思路,以調查研究為基礎,以整合資源為動力,以健全機制為抓手,在加強參政議政能力建設、探求參政議政規律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一是加強組織協調。班子成員分別牽頭負責市委重點課題,實行調研課題分級分類上下聯動的動態管理,定期召開區縣、專委會聯席會,?凝聚集體智慧、發揮整體優勢。二是開展聯系協作。通過與市金融工作局建立對口聯系,創辦民建京津冀晉蒙區域經濟發展研討會,整合會內外資源成立參政議政專家組,舉辦“智匯北京”雙月座談會,拓寬工作視野,延伸工作手臂。三是注重機制建設。形成了課題調研、成果轉化、提案審查、培訓交流和考核獎勵工作機制,提高工作的科學化水平。四是創新方式方法。市委發文對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流程、統計評分和表彰獎勵進行規范管理,編發《社情民意工作手冊》為基層組織和會員提供指導和幫助;建立起信息儲存庫,并在2011年正式啟用了信息報送系統,采取社情民意信息與調研工作相結合、報送常規性信息和報送重要事件信息相結合、召開專題座談會和深入基層宣講相結合等方式,擴大信息工作的參與面,激活整個組織的工作積極性。 機制的創新帶來可喜的成效。僅以九屆委員會而言,民建市委共完成調研報告255篇,獲市民主黨派參政議政優秀調研成果一等獎5篇,二等獎7篇,三等獎14篇。向市政協提交黨派提案10篇、大會發言5篇、書面發言20篇,獲得優秀提案5篇。各級組織和會員共報送社情民意信息5000余條,經市委編發報送的1259條信息中,被民建中央、市政協、中共市委統戰部采用624條(次),其中25條得到市領導批示,5條得到國家領導人的批示。 ?(二)傾力服務社會 民建市委以開展公益活動、實施凝心聚力工程和服務會員企業為著力點,積極有序地開展社會服務工作,為助推科學發展、促進和諧穩定做出貢獻。 對口支援心手相連。按照民建中央和中共北京市委的部署和要求,先后在河北豐寧、重慶黔江、廣西百色、貴州黔西以及平谷、門頭溝等地區開展對口幫扶。近年,在懷柔、門頭溝、房山各選一村作為支持幫扶對象,積極參與新農村共建。2013年起,投身各民主黨派重點支持門頭溝區發展暨“8+1”行動,幫助當地發展溝域經濟,組織16名會員參加“名醫團”,支持王平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展。 扶危濟困回饋社會。一是援助貧困受災地區。無論是1998年的特大洪澇災害、2003年的抗擊非典,還是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玉樹泥石流,2012年的北京房山泥石流災害,各級組織和會員總是伸出援手、慷慨解囊,幫助災區人民度過難關、重建家園。二是樹立“一老一小”品牌。老人和兒童一直是民建關注的重點人群。開展養老課題調研,多次組織敬老愛幼慰問和幫扶貧困學生,2010年確立北京SOS兒童村為民建市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基地,從2012年開始,民建市委每年組織“為愛而走”慈善健走大會,用實際行動詮釋民建會員服務社會的大愛之心。三是開展多形式的公益活動。2002年,民建市委12位企業家發起“點燃生命的希望”的捐助活動,五年向“中華骨髓博愛基金會”累計捐款235萬元,加快了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的建設。2007年,民建企業家會員捐資200萬元實施“思源·春雨”計劃,五年間,開展“新居民”培訓108人、殘疾人技能培訓500人、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14500人。 交流合作共促發展。2011年起,民建市委連續3年與北京市投資促進局、北京市產權交易所等機構成功舉辦了中外投資機構暨民營企業北京投資發展洽談會,引領民建企業家積極參與首都建設。加強對企業家會員的聯系和服務工作,組織會員參加民建中央主辦的兩個論壇,辦好建華大課堂,堅持走訪民建會員企業,運用多種方式搭建投資、智力、融資、信息平臺,推動會員企業間的交流與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