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民主建國會北京市委員會簡介 |
| (2022年8月26日) |
中國民主建國會北京市委員會(簡稱民建北京市委),是中國民主建國會的省級地方組織,前身為民主建國會北京市分會,成立于1949年8月。截至目前,北京16個行政區域都建立了民建組織,民建北京市委下轄4個區委、6個工委、2個總支、5個直支,204個基層組織。 民建北京市委設有經濟、理論、聯絡、資環、法制、婦女、文化、國有企業、民營企業、金融、教育、醫藥健康12個專委會和青年、宣傳、參政議政3個工作委員會。市委機關設有辦公室、研究室、組織處、宣傳處、參政議政處、社會服務和聯絡處6個處室。 1949年3月民建總會黃炎培、章乃器、施復亮、孫起孟等理事、監事到達北平,與北平的民建會員發起組織“新知識座談會”,在工商業者和廣大群眾中宣傳革命道理和新民主主義經濟政策。6月12日,民建總會設立了北平工作委員會辦事處,孫起孟任總干事。8月21日,民建北平市分會在北平市協和醫院禮堂召開成立大會。會議選舉南漢宸、凌其峻為正副理事長。當時會員176人。1956年9月,根據民建中央的決定,改名為“中國民主建國會北京市委員會”,簡稱“民建北京市委”。1959年7月,民建北京市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召開,選舉產生第一屆委員會。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北京民建團結教育會員和工商業者,為發展生產,平抑物價,穩定市場,繁榮經濟做了大量工作;在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中,北京民建積極貫徹過渡時期總路線、總任務,在進行和平改造中作出應有貢獻。 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民建北京市委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發揚“五個堅持,四種精神”的優良傳統,積極貫徹中國共產黨和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方針,致力于完善和發展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認真履行參政議政、民主監督的職能,為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促進經濟發展,維護安定團結,做了大量工作。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民建北京市委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四新”“三好”要求,深刻把握“三個與時俱進”的參政黨建設規律,始終踐行民建會“愛國、民主、建設、團結、創新、奉獻”的價值理念,不斷強化自身建設,努力做到“講政治、識大局、嚴要求、善履職”;積極助力脫貧攻堅、全力以赴投身抗疫斗爭,圍繞加強“四個中心”功能建設、提高“四個服務”水平、京津冀協同發展、優化營商環境等社會熱點、難點問題,開展深入調查研究,為新時代首都發展貢獻民建力量。 北京民建歷任主要領導人分別是:南漢宸、孫曉村、傅華亭、浦潔修、王之泰、朱相遠、王永慶、高云龍。 2018年9月10日,民建北京市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通過了高云龍同志辭去民建北京市第十一屆委員會委員、主任委員的申請,選舉司馬紅為民建北京市第十一屆委員會主任委員。 2022年7月6日,民建北京市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選舉司馬紅為民建北京市第十二屆委員會主任委員。 |